视频制作:新京报见习记者 姚远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 姚远)昨天上午,80岁的陆曙东老大爷来到1号楼前的智能垃圾分类桶前,按下指纹,垃圾桶盖便缓缓打开,他先将手中的厨余垃圾投进去,然后又把塑料袋放到旁边的“其他垃圾”桶内。这就算完成了一次例行的垃圾分类投放,整个过程用了不到1分钟。一次分类投放,会为使用者积分,将来可以兑换一些小礼品。最近,建国门街道外交部街33号院迎来了六位“新朋友”——智能垃圾桶。


通过人脸、指纹识别或者刷卡等方式,“智能垃圾桶”能方便居民更好地分类投放厨余垃圾,同时还能记录每个用户参与分类的频次和投放的垃圾重量。“下一步我们将会推广到全小区675户居民,实现智能垃圾桶全覆盖。”第三方运营公司街道项目经理邢智磊说道。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见习记者 姚远 视频制作 姚远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