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新观察

  □张文忠(学者 北京)

  日本城市战略研究所在2009年10月出版了《Global Power City Index 2009》报告,该报告从经济实力、研发实力、文化交流、宜居性、生态环境、可达性等六项功能类指标,24项指标群,对全球领先的35个城市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北京市在综合影响力的6项功能中,北京市的经济实力、文化交流两项具有较高水平;而研发、宜居性、可达性都低于平均水平,评价最差的是生态环境,居倒数第二位。因此,生态环境是制约北京市下一步深入建设世界城市中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看,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纽约、伦敦、东京等掌控力强的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经济总量偏低,跨国公司总部数量偏少,国际金融保险机构的聚集程度低,控制力和影响力不强。

  国际组织数量稀少,外交机构与国际组织聚集程度不高,国际会议与展览规模尚小,常住居民的外籍居民比例较小,城市年入境外国旅游人数偏低,国际交往和事务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满足国际要素流动的基础条件不足,交通条件难以满足城市需求,城市生态环境阻碍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与现代国际城市差距较大。

  文化资源优势发挥不足,国际文化影响力不够,纽约市通过全美三大广播网控制着2139家电台和电视台,几乎左右全国的新闻和娱乐,伦敦大英博物馆集中了英国和世界各国许多的古代文物,伦敦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大小剧场,北京文化传媒中国领先,但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传媒机构相对较少,国际文化影响力还很不够。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面临的制约条件明显:“大城市病”问题日渐凸显,生态环境脆弱,水土等资源约束,京津冀都市圈的整体实力有限等。笔者以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当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建设方面,强化以科技、文化、金融、服务为特征的经济功能定位,强化国家经济中心功能;加快金融领域改革,积极促进北京建设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加快总部经济建设步伐,打造北京总部经济基地;科学分区功能定位,加强以世界城市目标的经济空间的布局调整。

  其次,在产业形态方面,北京应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和体制,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再次,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经济区内的各城市政府应当破除观念壁垒,消除行政区划的地域保护主义,对经济区的未来发展做统一的筹划和部署。加快在基础建设、金融信贷、信息咨询、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步伐,培育各种生产要素的区域性市场,组建区域性银行和产业发展的共同基金。

  最后,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系统是保证城市和区域安全的重要方面。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和经济功能集中的区域,在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系列生态安全保障问题,应该做好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