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开展“一家一港”探索社区矫正模式

 花园路

  本报讯 (记者朱开云)20年前,因犯下杀人罪而入狱。20年后从监狱里出来,王明(化名)感觉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面对全新的环境,他几乎无法适应。

  由于年纪大了,没一技之长,有犯罪记录,47岁的他屡次找工作遭拒绝。

  昨日,花园路街道办一项旨在帮助社区矫正人员的“阳光中途之家”“黄丝带行动”帮王明找到了工作。

  “一家一港”探索回归之路

  据了解,这项计划由街道办牵手高校、企业、律所等单位组成“一家一港”,着眼于心理回归、社会回归,系统探索解决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培训、过渡安置。

  据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黄丝带行动”由“一家一港”两个实体组成,心理教育层面的“黄丝带之家”,主要借助高校、律师事务所的专业资源,对矫正帮教对象进行心理矫治与教育引导;作为实践基地的“回归港”,则主要借助企业以及社会力量,为有就业意向的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培训、过渡性安置。

  据介绍,目前,“黄丝带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效。律师事务所律师与矫正对象“一对一”结对;社区附近一家酒店和一家大型超市均表示愿接收矫正帮教对象;北航心理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派专人负责沟通协调;花园路街道还整合派出所、居委会等帮教力量,搭建起工作平台。

  据花园路街道办工作人员称,他们希望通过这个“一家一港”,探索一种合适的社区矫正模式。

  矫正人员面临找工作难

  据花园路街道办司法所邱先生介绍,花园路地区共有社区矫正人员32名,刑释解教人员89名,这些人员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活难题、心理难题,他们找工作常被拒绝。

  昨日,王明获得社区附近一家企业的工作服,试用3个月后,如不出意外,他将成为正式员工。

  “被假释后,出来发现外面变化太大,我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王明称,回家后,发现母亲卧病在床,几个月来,他为减轻家庭负担,出去寻找工作,屡屡被拒。一些单位一听说他是社区矫正人员,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

  王明称,近日通过街道的“黄丝带行动”,一家酒店接收了他。希望更多像他一样的人,通过这个计划找到工作。

  花园路派出所的一位民警:在监狱里,什么都给安排好了,是“计划经济”,回到社会,面临的是“市场经济”,需要有一个转变过程。一些社区矫正人员也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的问题,刚开始对工作比较挑剔。“黄丝带行动”也包括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克服这些心理问题。

  花园路街道办司法所邱先生:目前,这个计划实施最大的难题还是联系企业,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个项目,摘除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有色眼镜”,帮助他们重归社会。政府应当对参与帮助社区矫正人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资助。

  【名词解释】

  社区矫正

  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这意味着,只有那些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一部分罪犯,可在监狱外服刑。20世纪下半叶以来,社区矫正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是目前发达国家应用最广泛的矫正方式。我国前些年对此几乎不重视。今年起,我国的司法部门对社区矫正的重视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