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乘坐“雪龙”号归来的科考队员徐文强(中)受到朋友们的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排水量将达8000吨级,船上将装备直升机;“雪龙”号明年将大修

  据新华社电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即将增添“生力军”。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翁立新8日在此间介绍,我国第一艘“联合设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目前已完成概念设计,项目进展顺利,新破冰船计划于2014年下水“服役”,与“雪龙”号一起赴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据悉,我国新建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轻载排水量8000吨级,续航力20000海里,自持力60天;作业航速约0-15节,常用航速12-15节,设计破冰厚度不低于1.5米,连续破冰速度2-3节,船上将装备船载直升机。

  为满足极地科学考察的需要,新建的破冰船还将成为一个装备先进的“流动科学平台”。具备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主要海洋和大气综合观测取样能力;具备在极地海区季节性地开展海洋地质、海洋重力、磁力和地震的调查作业能力;具备海洋生物、生态调查和评估的手段;同时还能承担部分南极考察站物资运输任务。

  在新建一艘破冰船的同时,我国还计划对“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进行大修。据“雪龙”号政委王硕仁介绍,2007年,我国曾对“雪龙”号上的通讯、导航、生活设施等区域进行过大修,新的大修主要是对船上的主机、发电设备、动力推进系统等进行大修,更新设备,以进一步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目前大修技术方案正在论证中,初步定于2013年进行。

  ■ 相关新闻

  南极科考队凯旋完成47任务

  据新华社电 8日,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163天,“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安全完成天津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中山站——长城站——阿根廷乌斯怀亚港——中山站——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上海的航行任务,总航程280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3900余海里。

  考察队员共完成47项科学考察、工程建设和后勤保障任务,开展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南大洋科学考察、极地环境考察专项调查。

  科考队部分考察成果

  钻取深冰芯

  中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了昆仑站深冰芯钻探孔100米导向管的安装,并钻取了顶部120米的冰芯,这标志着昆仑站深冰芯钻探前期准备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已经完成。

  安装“巡天眼”

  考察队员还在昆仑站顺利安装并成功调试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南极巡天望远镜,这是南极内陆首台可远程遥控、具备指向跟踪和自动调焦功能的天文望远镜,即将正式投入观测运行。

  考察“南极海”

  中国首次在南极半岛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大洋考察,成功完成南极半岛46个站位的调查,收集了约8500个样品和基本数据,为认识南极周边海洋环境、气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提供丰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