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大势

  6月27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上作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表示,2011年我国中央公共财政赤字为6500亿元(人民币)。

  乍一看,令人欣喜,2011年我国中央公共财政赤字不仅比预算减少了500亿元,更比2010年大幅降低了1500亿元。如果以此核算财政赤字GDP占比,则我国2011年财政赤字率仅为1.4%,不仅远低于同期美国财政赤字率的8.6%、欧元区财政赤字率的4.1%,更远离公认的3%财政赤字警戒线。

  但是,细一想,却令人忧心,近三年来,我国中央公共财政赤字持续盘桓在6500亿元—8000亿元的高位,比2007年和2008年中央公共财政赤字(分别为2000亿元和1800亿元)仍然高出三倍以上。而基于我国中央财政为地方财政隐性担保的属性,如果算上我国规模更为庞大的地方财政赤字,则我国2011年整体财政赤字总额极可能高达3万亿元左右,整体财政赤字率亦极可能已突破6%——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地方财政赤字为1.76万亿元,以此推算2011年全年地方财政赤字应为2.4万亿元左右。

  很显然,为应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随后爆发的欧债危机的冲击,近年来持续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直接导致了我国中央公共财政赤字的倍数增长,地方财政赤字亦在此过程中近乎同比例攀升。而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联邦制不同,我国地方财政历来由中央财政提供隐性担保,这就表明,我国当下整体财政赤字总额已明显高企,极可能已突破6%的整体财政赤字率。

  应该说,要想短期内破解财政赤字会面临困境——这是因为,传统破解之道无非是“超发货币”和“加税”两途。但是,之于我国当下而言,“超发货币”已难以施行,2011年末我国M2(广义货币量)已高达85万亿元,其占GDP的比例接近190%,已远超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M2/GDP比率。与之相比,“加税”是一条更为艰难的选择,我国当下实体经济本已不堪重负,如果执着于通过“加税”缓解财政赤字危机,必将迎来规模更大的企业倒闭潮。

  在这种窘境之下,破解我国当下财政赤字困境,之于中长期而言,应立足于通过深化经济改革提升生产效率、而非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持续大规模投资。之于当下而言,则急需强化地方财政赤字管理,通过严格控制地方财政赤字规模、严肃整治地方贪腐及浪费性支出,大幅降低地方财政赤字,只有在占整体财政赤字比例逾75%的地方财政赤字大幅降低之下,我国整体财政赤字总额才有可能真正减少,整体财政赤字率亦才有可能切实降低。

  当然,就防范地方财政赤字扩张而言,我国已进行了立法强化——6月26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重申“地方政府不得自主举债”。

  必须承认,如果此次草案通过并切实施行,不仅将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更将起到逐年降低巨额地方债务以及财政赤字的作用。但是,在现行仍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评判标准的政绩考核、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严重失衡之下,旨在防范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的预算法草案,其效用还待观察。

  □杨国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