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鲁谷社区党工委书记崔章程在听取居民代表建议。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为石景山鲁谷社区党工委书记,北京市首个“街道级”社区一把手

  崔章程是个很容易见到的人,他的电话总是24小时开机。在石景山鲁谷社区,党工委书记崔章程是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的“主心骨”,什么事到了他那里,就总有办法。

  社区改革以群众满意为目的

  石景山区鲁谷社区成立十年,崔章程担任社区党工委书记也正好十年,作为北京市首个“街道级”社区的一把手,崔章程带领他的队伍开始了一系列的创新。

  2003年,鲁谷社区脱胎于八宝山街道办事处,当时石景山区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鲁谷社区是“示范区”中的试点。从八宝山街道分离出来之后,是克隆一个一样的街道办事处,还是建立一个具有全新管理模式和体制的社区,这在当时有争论也有分歧。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崔章程说:“当时的改革非常困难,上面的体制没有变,基层组织要大改,一旦改不好,我们就是历史罪人。”

  在种种争论和思想压力下,当过18年兵的崔章程果断确定了社区改革的大方向,并称,社区老百姓满意是改革的最终目的。

  为了切实让群众满意,崔章程带着班子成员一家一户地深入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同时通过几十场研讨会、座谈会和区属部门沟通。

  最后,社区改革把以往街道的17个科室,调整为三部两室,社区代办职能转出28项,公务员编制缩减57%。实现了“小政府、大社区、高效率、大服务”的工作格局。

  “社委办”7天内答复代表问题

  如今,鲁谷社区成立十年,崔章程在他的岗位上也奋斗了十年,十年中,社区党工委、行政事务管理中心、社区代表会议构建了社区管理和居民服务的三大体系。

  采访的当天,正赶上崔书记主持社区代表会议,这种被称为社区“小人大”的民主自治制度在鲁谷持续了十年,是全市第一个街道办事处级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是社区居民反映问题的重要途径。

  汛期衙门口的低洼排水、中心园的小花园照明、暑期孩子们的培训……崔书记在认真听取社区代表提出问题的同时,能答复的立刻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也认真记录,只要是说出来的问题,“社区委员会办公室”都会在7天内答复代表。

  电话24小时对居民开通

  在鲁谷社区刚刚完成改造的五芳园健身广场,篮球场、棋牌桌、乒乓球台等设施一应俱全,很多居民正在广场上健身娱乐,非常热闹。

  说起崔章程,居民们都非常熟悉,家住鲁谷社区六合园的郭建光称,几年前,他所在的居民楼正处于物业变更的时期,老物业走了,新物业没来,楼里的电梯等设施没人维护,居民们很着急。于是,郭建光推开了崔章程办公室的门。在他叙述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崔章程立刻拿起电话。没几天功夫,新物业就接管了这栋居民楼。

  鲁谷社区工作人员说,不仅崔书记的办公室可以推门就进,他的电话也是24小时对社区居民开通。

  尽管社区工作平凡琐碎,但崔章程总能把社区百姓的事当回事,用居民们的话说,崔书记陪我们的时间比陪老婆孩子的时间都多。

  新京报记者 闫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