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屡屡有人出言敬服王阳明,且高调重申“一生伏首王阳明”,其中有功利者,服叹阳明之功,也有求善者,心慕阳明之学。无论是权贵优势者,还是无权弱势者,似乎都在王阳明那里求得一己之所需,权谋之智、经世之才、安心之论,如此等等。不乏有取巧书商,为自己所贩的相关书籍,冠之各种广告语:修炼强大的内心、开启正能量、获得完美人生,仿佛王阳明为万能之神,可成就人所欲的美善。此中的夸张与乖谬,也许会让静心研修王学的人感到不适,但却可以从中一瞥时代精神的底色。本期书评周刊,解读王阳明的流行,及其流行背后所联结的时代与文化的变迁。

  清初学人毛奇龄为王阳明作传,感叹阳明一生,功高而见忌,学远人不识,其事功学术每败于宵人,不容于当世。但当世排挤之人,却成为后世楷模。之后,每遭时变世迁,都会有人出来宣扬王学,于私提升自我,于世拯救时弊,将新民与兴邦的期待与对阳明之学的探究结合起来。盘点王阳明在近百年中国的流传,有政治易帜的影印,有世变巨流的冲痕,也有人心求索的轨迹。    >>

  1、大道至简,儒学为人生终极学问

  经龙场悟道后,阳明先生自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见《朱子晚年定论》),对自己的儒学思想在格竹遇困后转而探求佛老的经历后悔,“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见《传习录》萧惠问仙佛一事)。认为儒学是人生第一学问,轻易不言及佛老。    >>

  出生于1958年的周月亮,十来岁时初次接触到王阳明,是在批判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文化通俗小册子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大学、研究生阶段学习古典文学,就格外关注王阳明,尤其是阅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里面讲到左派王学与明代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汤显祖、公安派等,都受到王学后裔的影响。    >>

  2009年,央视在各地寻求“讲师”。有一天,董平接到一个电话,是栏目编导于洪打来的,他希望与董平见面。董平后来了解到,央视当时选择了不少人来试讲,最后才确定由他主讲。之所以选中董平,或许与他作为哲学专业学者,刚在2009年出过一本《王阳明的生活世界》,对王阳明的生活事迹比较熟悉有关。   >>

  写作这本书时,吕峥还是传媒大学大四的学生。从小喜爱历史阅读的他,高三理科毕业时瞒着父母报考了这所学校的影视编剧专业,主攻历史剧创作。他的专业课老师、第一本王阳明通俗传记的作者周月亮,在课间聊天时,和他谈到了王阳明。敏感的吕峥立即对王阳明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传习录》,从此成为心学信徒。   >>

  无论在何种时代,身处何种体制,无人能代替你看顾自己的内心;对于人而言,很难否认“一生的果效皆出于心”,这正是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学。“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王学中关于人格独立与思想自由的部分,总能轻易击中被各样事务羁绊着的人们。无论人们是如何任性随意地取用王学,我们都不能轻慢哂笑,王学本身的价值维度及当下社会的智识情感底线,共同塑造了王阳明的流行线。   >>

  【阅读观察】

  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当年明月用了几万字的篇幅,书写“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的大圣人王阳明。他从品德和才能两方面考核,将明代的人物做了一个排名,王阳明居第一。   >>

  【互动】

  近两年,有个文化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研究王阳明的新书又渐次风行。本期书评周刊,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重点关注。为什么在浮躁的社会中,王阳明的心学会再次流行,他到底高在何处?针对这一问题,书评周刊通过微信、微博新媒体平台,进行了专题互动。本报特对网友回复进行了归纳整理,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