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虽是创作于1916年的作品,但这个版本舞台布景上呈现出了现代感。 主办方供图

  德国音乐巨匠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于前晚、昨晚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两场。这是这部问世近百年的歌剧首次被搬上中国舞台。德国指挥家马提亚斯·福曼尼率领中国爱乐乐团,联合莱比锡歌剧院的优秀歌唱家们一起呈现了这台演出,以此纪念理查·施特劳斯的150周年诞辰。

  独幕歌剧《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最早完成于1912年,是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与其常年的合作伙伴、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共同创作的作品。该剧故事源自古希腊神话,同时借鉴了莫里哀戏剧《贵人迷》的“戏中戏”手法。1916年经过修改后,该剧在主题、结构与音乐风格上都更为成熟。尽管《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不是施特劳斯最具知名度的歌剧作品,但其正歌剧与喜歌剧交融的风格却独树一帜,在中国演出后被一些观众认为剧情与话剧《暗恋桃花源》类似。

  故事发生在维也纳的某个富豪家的客厅,两个剧团的演员都在为即将开始的表演做准备:一个是漂亮的喜剧女演员泽比内塔领衔的滑稽剧团,另一个是以作曲家为首的正歌剧团,他们即将演出《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两个剧团争执不下,最后竟决定同台演出,而全剧的下半场正是来自古希腊神话的《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

  指挥福曼尼介绍,全剧的音乐色彩丰富,如彩色玻璃和马赛克一般绚丽。“上半场像莫扎特和亨德尔的作品一样,在更多叙述中陈述剧情。而下半场则更侧重演唱,有很多优美的咏叹调”。

  ■ 为何是《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

  之所以选择这部剧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艺术总监余隆的解释是“如果总以普及性和市场认知度考虑去选择剧目的话,可能国内整整一代乐迷都会错过像《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这样的杰作”。由于《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在国内上演机会太稀罕,引得不少外地乐迷专程来京观剧。余隆也自豪地表示,这部戏“可能50年内在中国都未见得再有机会上演”。

  点 评

  在20世纪最初的几年,理查·施特劳斯的音乐调性不太明确,旋律也不是朗朗上口。而到1910年左右,他的音乐语言开始回归到古典。写于1916年《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尽管不是他最有名的歌剧,但仍然值得一看。莱比锡是国际一流的歌剧院,而且施特劳斯的歌剧在国内鲜有演出,因为他的歌剧很难,能够胜任的人很少。这次的演员无论在声音技巧的把握,还是音乐表现的准确性上都完成得很好。下半场的女主角泽比内塔有一段SOLO,没歌词,一直在“啊”,技术上非常难,但演员的表现使观众都不禁鼓掌喝彩。这一次的舞台呈现布景都很现代,也显示了导演全新的解读方式。口述:马玉峰(乐评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