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06版)

  机器人已经可以作曲和研发菜谱

  既然吉祥物马文都狠狠出来卖萌了,这场时空穿越的论坛当然不会少了和机器人有关的讨论,在未来,机器人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个问题让刚刚在国内出版了新书《思维的形状》的刘宇昆来回答吧,毕竟他的新书里就有文章在讨论和机器人有关的道德困惑。话说刘宇昆在台上的范儿为他赢得了主论坛最多的纸飞机呢。

  刘宇昆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他做了很多人工智能上的研究,所以对机器人的话题他一直都颇有兴趣。当然了,现实生活里的机器人和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是有差距的。在科幻小说里,机器人很厉害很聪明,但今天的机器人大多依然是停留在做家务的简单程度,两者之间的距离,看起来有几亿光年那么远。

  但是刘宇昆要讲的,是一个叫做Baxter的机器人,他是智能机器人,两年出厂,只需要花2.2万美元就可以拥有一只。这个价钱是什么概念呢?在美国,雇佣一个工人的最低工资一年下来差不多就是这个价钱。Baxter在出厂时主要做的工作是流水线上的简单工作,配套、装箱等等。但是为什么这个机器人要被单独拿出来说呢?因为传统的机器人会工作,是通过程序,但是Baxter不是,而是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只要把他的手抬起来比划一下,按一些显示按钮就可以了,换句话说,他只要知道工作的原理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Baxter的发明者叫Rodney,他希望让人工智能像动物学,不是要发明一个人工智能。现在的Baxter比两年前可要聪明多了,每一次的软件升级都会让他越来越聪明。刘宇昆认为,照这样的趋势发现下去,很多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即便是很多人们认为非得由人类来完成的工作,刘宇昆也觉得机器人未必不能胜任,比如和创造性有关的工作。

  除了Baxter,刘宇昆还举出了Watson的例子,今天的机器人Watson已经可以研制出新的菜谱了,虽然这是因为其通过程序对食物进行了新的组合,但是从前人智慧里汲取经验,刘宇昆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如此。在现场刘宇昆还播放了一段古典音乐,他说这段音乐虽然不是多么的伟大,但是听上去已经很不错了,这正是出自机器人之手。

  尽管发达国家里人均IQ每年依然在慢慢增长,但根据摩尔定律,机器人的能力上升程度比人类要快多了,机器人已经可以自己把自己变得更聪明。刘宇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机器人最后终归是要比人厉害的,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工作最后都会由机器人来完成。“这是一个好的未来还是不好的未来呢?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现场有人喊道“那我们就休息呗!”刘宇昆笑笑没再讲话,道了声谢便下台去了,他站过的小圈圈里迎来了更多的纸飞机。

  B06-B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姜妍

  观点

  李淼: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我的观点是不存在,这个观点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按照公式计算,银河系里可能存在的文明至少有5000亿,但是为什么只在地球上发生了?我的回答是,当事实发生的时候不要问我为什么,雾霾在北京,你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在希腊,因为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我认为,我们既是孤独的,也是宇宙的中心。

  刘慈欣:我认为人类的未来有可能是两种,外向的和内向的。IT技术发展,使我们现在有相当一段时间沉溺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相当于地球生物进化,以后的进化还很长。它的终极计划很可能一步一步让我们更多地参与到网络里,以后很可能有与网络互联的设备,与虚拟世界互联的设备植入到我们大脑里、眼睛里,所有人都生活在虚拟世界里。那个时候如果你来到地球上,你会发现地球上所有的摩天大楼都已经倒塌,所有人类的痕迹都已经消失了,那些大自然的动物,已经灭绝的重新出现了。但是有一个主机里面运行着程序,我们所有几百亿的子孙都生活在那里,这就是内向未来。而外向未来能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把人类的脚步,追溯生命最本原的,我们扩张到火星、木星,扩展到恒星空间,这样一个未来。

  内向未来是一个极端性质的。因为真的把意识上传到虚拟世界里肯定是一个极乐世界,虚拟世界你想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假如我们真的是在一个外向世界里,就有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切战争,一些革命,不得不在更大的尺度上再发生一次。你说我倾向于哪一个未来,我更倾向于外向的未来,外向的未来更能展现人类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