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孙晓亮从工作平台上就是用这个视角俯视着灯火通明的北京城。


孙晓亮下班之后掏出手机,给家里拨通了电话。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孙晓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操作着设备。

  9月14日,中秋前一天。晚上六点,孙晓亮走出操作间,搭上工程电梯。轰鸣中,电梯内显示屏上的高度不断下降:400、300、200······

  孙晓亮是在建的“中国尊”钢平台操作员。作为中建三局的一名技术人员,他负责着大楼钢平台中控室的平台顶升。

  今年8月18日,设计建筑总高528米的“中国尊”,结构高度达到333米,超过一路之隔的国贸三期,成为北京第一高楼,而这也是孙晓亮完成的第74次钢平台顶升。也正因为工期和项目进度,这个中秋节,他再次选择留守在岗位。

  站在“中国尊”顶部平台的孙晓亮,是全北京离月亮最近的人。

  每天在工地上“走”十五公里

  中秋前一天,“中国尊”工地上,工程并未停歇,节日的氛围却已渐浓。工人们排着队,领取自己的节日福利:每人四块月饼,两个苹果。

  此时,孙晓亮还在自己的操作室内。这个距离地面超过400米的铁皮屋,面积不过6平米,一台电脑、一台显示屏、一座操作台,将小屋填得满满当当。

  孙晓亮的工作,是帮大楼“升级”。开工至今,“中国尊”已经创造了8项世界之最,15项国内纪录。其中,智能顶升钢平台,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封闭的立体空间,同步进行钢结构吊装、焊接、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机电预留预埋等施工工序。而这些工序的调度,正在这间小小的操作室内进行。

  中建三局的工作人员许金山告诉新京报记者,早在项目初期,公司便拟在技术人员中,挑选钢平台“驾驶员”。在当时,符合条件的年轻技术工人,超过百位。

  彼时,孙晓亮还是一名电工。经过一轮轮遴选最终脱颖而出。2014年11月,孙晓亮被送到钢平台液压设备生产厂家培训,两个月后,他回到这处东三环的工地上岗,成为了中国尊的“驾驶员”。

  踏实、肯干,领导对孙晓亮的评价出奇一致。而时至今日,当被问及如何入选钢平台操作岗时,他仍然一脸憨笑,称自己“幸运”。

  对于工作,孙晓亮很是珍惜。中建三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在朋友圈里,孙晓亮平均每天要走超过两万步,相当于每天15公里。而这是他在工地上,一步一走走出来的。

  “堪比高铁驾驶员”

  3毫米,这是孙晓亮每天需要面对的数字。他负责着项目顶部钢平台的4座塔吊,12个接触点在抬升过程中,几乎都要做到平行,相互误差不能超过3毫米,否则会造成失衡。孙晓亮告诉新京报记者,整个钢平台可承重4800吨,目前总重3600吨,如果有接触点失衡,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对操作技术熟练,也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今年8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到中国尊项目调研,在中控室,他握着孙晓亮的手说:“操控这么先进的钢平台,堪比高铁驾驶员啊!”

  目前,“中国尊”已经建设至74层,每往上“升级”一层,都需要孙晓亮“顶升”。从项目至今,“中国尊”的74次顶升,他全程参与。

  每往上升一层,建筑高度就抬升约3.5米。眼看着“高楼平地起”,孙晓亮说,相比其他工人,自己对“中国尊”的感情,要显得更加热烈。

  孙晓亮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中国尊”的抬升速度,差不多是每3.5天往上升一层。因此,他的时间,在74个3.5天中循环。也正因为此,他不能离开操作室。只要工期没有停,他就得围着这6平米打转。

  今年中秋,“中国尊”的建设工程,没有停下脚步。

  “工期没停,人就不能离岗”

  1987年出生的孙晓亮,黝黑的脸庞棱角分明,中等身材,显得敦实。笑起来,两眼弯弯,显得很喜庆。

  在距离北京约300公里外的石家庄,生活着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和7岁的女儿。

  入夜的“中国尊”顶部平台,秋风猎猎,向下看,整个城市已经是华灯初上,点映着万家灯火。孙晓亮笑着说:“我在北京城离月亮最近的地方上班。”随后他关上操作室的门,坐上电梯至负一楼的食堂。在那里,他抓起一只碗,盛上一碗面条。

  “不如我妈做得面条好吃。”孙晓亮笑了笑,呼啦呼啦一碗面条下肚,擦了擦嘴。片刻,掏出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孙晓亮的母亲。拨通那一刻,孙晓亮有些紧张,他带着小心,告诉母亲,“今年中秋要在工地上过。”电话那头沉默了一阵,随即又开朗起来。母亲叮嘱他注意安全,照顾自己,末了说,等工期完结,“我也去北京看看我儿子建的楼。”

  孙晓亮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16岁离开家做工,13年来,很少在中秋节回家。也正因为此,每次跟家里“汇报”时,都有些“亏心”。“别人家里过节都团团圆圆,我们家老是少一个人,觉得挺对不起家人的。”

  7岁的女儿,是孙晓亮最牵挂的。他的电脑里保存着女儿四百多张照片。从出生,到百日,再到一天天长大。平日里,家人只要发来女儿的照片,孙晓亮就会收藏下来,没事时,翻出来看看。

  “我把大楼的照片给她看,告诉女儿,北京第一高楼,爸爸在参与建设。”孙晓亮介绍,每次说到这里,女儿都显得自豪。

  想不想家?孙晓亮咧嘴一笑,“当然想,但是做工程的,工期没停,人就不能离岗,想家也要把工作做好。”

  孙晓亮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前几天在商场,为女儿买了一台遥控车,90块钱,四驱转向。他说,下次回家,自己要亲手送给女儿。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