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改革方案发布,将改变机关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在城乡社区普遍建妇联

  新京报讯 (记者李婷婷)备受关注的全国妇联改革方案9月21日落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妇联改革方案》,《方案》从7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包括改革全国妇联机关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和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机关干部队伍;创新基层组织设置,积极推动在城乡社区普遍建妇联、打造“网上妇女之家”等。对于此次改革的重要意义,全国妇联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全国妇联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深化群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

  ■ 改革亮点

  人员构成

  提高各行各业优秀代表比例

  改革方案中提到,将改进全国妇联领导机构人员构成、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增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和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会的广泛性代表性,在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妇联领导机构中,明显提高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中的优秀代表比例。

  全国妇联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表示,通过改革,到2018年召开中国妇女十二大时,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联执委、全国妇联常委、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的优秀代表比例将分别达到60%、30%、20%和40%。

  同时,完善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会工作制度,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还将调整优化全国妇联机关部门职能,改革全国妇联直属单位设置。

  【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此前妇联人员构成上,没有广泛代表各个界别,而是以妇女领导为主,其实是颠倒了本质属性。因此,目前提高各行各业的劳动妇女代表比例,可有效改善这种状况。

  干部任用

  选才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经历

  全国妇联机关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和管理制度也将改革。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机关干部队伍。

  干部选择任用方面,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群众工作经历,从基层、各个领域选用优秀人才,形成一支以专职干部为骨干力量、挂职兼职干部为重要支撑的全国妇联机关干部队伍。

  工作作风也是改革重点。此次改革方案提到,将改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建立妇联干部直接联系妇女群众的制度,使全国妇联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妇女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包括:全国妇联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用3个月左右时间深入基层开展妇女工作制度、机关干部“双月下基层工作周”制度。

  【解读】汪玉凯:妇联是群众组织、社团组织,不是党政机构。以前妇联组织都有行政化趋势,机构运转带有一定官僚作风,现在大方向就是把妇联向其群众组织的属性靠近。

  在干部构成方面,专职干部不可少,提高兼职挂职干部比例势在必行。现要改变这种运作机制,就是回归妇联群众组织、社团组织的属性,让妇联组织更有代表性,也能把不同界别的诉求反映过来。

  机构设置

  推动城乡社区普遍建妇联

  妇联的机构设置也将发生变化。根据此次改革方案,将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推动在城乡社区普遍建妇联,其中重点是乡镇(街道)妇联组织的建设,指导城乡社区妇联组织向妇女生活最小单元扎根。

  在基层设置妇联的同时,还将壮大基层工作力量。把活跃在城乡社区、热心妇女工作的各类女性人才充分吸纳到基层妇联组织和工作队伍中来。指导各地妇联将“妇女之家”建设向各领域延伸,实现哪里妇女群众集中、就把“妇女之家”建到哪里,把妇女工作做到哪里。

  除了设置妇联组织,还将实现“妇联上网”,打造“网上妇女之家”,利用全国妇联旗舰网站特别是“女性之声”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建立起各行各业妇女群众的联系。

  【解读】汪玉凯:在城乡社区普遍建妇联,是重心下移的表现,全国妇联防止官僚化的重要举措,避免妇联上层组织设置过多、基层组织较少,从而导致“头重脚轻”。妇联组织设置到基层和街道社区,可及时反映基层妇女群众的诉求,代表她们的利益,也更便于开展群众活动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