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和他的替身文祥。


成龙和他的替身李海青。


因为刘德华不擅长骑摩托车,《失孤》海报中的这个背影就是刘德华的专属替身所为。这种属于替身的正常使用。


《爵迹》里用了两男两女共四名文替,陈伟霆饰演的幽冥由许京川文替。



“最美小龙女替身”付柔美琦

  近日,杨洋拍摄新戏《武动乾坤》时,被曝连用三天替身,引来网友吐槽“小鲜肉”拍戏不认真。《武动乾坤》剧组发表声明力证此消息是谣言:目前杨洋的所有戏份都是其亲自上场。

  随后,有微博爆料有“小鲜肉”不敬业,给剧组的时间紧,剧组只能用真人倒模,定做了两张人皮面具,当替身拍摄。再次引爆舆论。

  事情真假尚待时日,但之所以引出这么大反响,倒不如说是各位吃瓜群众对“小鲜肉”敬业精神的不信服,和对影视界滥用替身不满所致。

  替身,这个只能隐藏于主角光环背后的行当,究竟是怎样的生存状态?目前的影视界究竟有没有滥用替身?新京报记者采访到逾10位专业替身和15位非专业替身,并采访了多位编剧、制片人、演员导演、武术指导,从替身演员的数量规模、薪酬现状及行业问题等多方面深入揭秘替身行业现状。

  现象

  从前 替身是正常工种,控制在戏份的5%左右

  在影视行业中,替身本是一类正常的工种:拍戏过程中总会遇到高难度和特殊的镜头,对没有武术功底的演员来说需要替身代劳;另外不少演员进剧组都签了巨额保险,他们的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再则,为赶拍摄进度和突出拍摄效果,演员完成不了的工作交由替身,无可厚非。起初替身一般较多为武术演员及特技演员。一是因为普通表演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并完成武打、游泳、开飞车等专业技巧,这时就需要替身。曾多次制作过知名电视剧的制片人何静表示:“演员完成不了的高风险工作由替身完成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一般会控制在角色戏份的5%左右。”

  另一类则是若演员发生特殊状况,例如生病、受伤,为了不耽误拍摄,导演会安排替身。编剧汪海林提到以前的替身多是以应急措施存在,“一部戏的许多替身演员备而不用,因为主演出状况的情况并不多。”

  曾获得过第31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的台湾导演蓝海瀚表示,早前用替身基本上是为保护演员或是教演员动作,“早前很多武打明星都坚持自己上场,例如成龙、李连杰,哪怕再危险也在所不辞;若是不会,像刘德华、张震都是真正去练武功。由于担心明星受伤或者影响拍戏进程,太危险的动作我们会坚持用替身。”

  现状 “流量明星把替身细分到啼笑皆非”

  成因▶▶▶ 市场浮躁、盛产快消品

  演员导演杰森认为,拍一部电影,正常情况下需要两到三年,期间演员需要熟读剧本,做好准备。但现在影视作品多则半年,少则几个月就产出,难免让剧组、演员沉不下心来,“替身把大多侧脸、远景的镜头拍了,极个别演员就拍一些正面镜头,但全是替身能拍出优秀作品吗?”

  何静列举了现在片场经常出现的情况:一部作品拍摄周期为120天,男主角或女主角有近千场戏份。但当红主演由于通告极多,只给剧组40天时间,制片方被迫选择由替身拍摄。

  另一种情况是制片方急功近利,为压缩制作周期节约经费,明明需要120天拍摄却只给60天,迫使创作团队用替身来抢时间。

  除了浮躁的风气,畸形的市场是另一方面原因。播出平台和人为操作形成一个巨大合力,让这样的“粗制滥造”有机可乘,“如今好剧本、好演员实在缺乏,播出平台不需要剧本好、表演好,只需要点击数和小鲜肉的人气,因为这些当红的东西很卖座。”

  也有学者提到:“浮躁的市场环境下,摄制组往往在某个项目上与投资方成为利益共同体。大量使用替身对于作品口碑伤害非常大,但就算创作者不满意,也很难披露这类怪象。”

  杰森表示:“现在是快节奏时代,长时期的拍摄预算根本耗不起,替身与演员的薪酬是几万倍之差,所以会出现不公平的行业现象,例如‘明星拿钱,替身拍戏’。”

  乱象一▶▶▶ 年轻演员刷脸,一个戏只拍几天

  近些年大量资本涌入影视市场,明星演员的知名度与片酬水涨船高。制片人何静曾爆料称,某部热拍剧中的两位演员拿着近亿元的片酬,最后竟然只一起搭了两天的戏,其他戏份基本全由替身代劳。何静表示:“那类‘性价比极低’的流量明星,把‘替身’细分到啼笑皆非的无所不在中。”

  在演员四处串戏成风的当下,同一时间女男主演在不同剧组,造成同一时间不能同时出现在片场,剧组被迫用替身来保证周期。

  汪海林曾愤慨地说,“如今你去剧组看看,不少主演根本不到现场,一些明星的戏基本有一半都是替身完成的,这是对观众的极大不尊重,也是畸形市场的一个产物。”有演员贪心,想既有代言也有作品,例如在偶像剧中崭露头角的某位当红演员,片酬从最初的几百万飙升至几千万。有摄制团队知情人透露,“几个月间他接了三部戏,但一个人不可能分身,也不可能在三个天南地北的剧组来回跑,更何况还有商演、代言活动,于是这些需要拍他的剧组,就分别为他配备五六个替身,从武到文一条龙服务。”

  这种“拿钱不干活”的不敬业,让制片方极为不满,“假如一个1.5亿投资的电影,每天开销大概是80万到100万,拍摄周期太长耗不起,你也不可能干等着这个演员‘亲自来’,导演只有吃‘哑巴亏’。”蓝海瀚谈到导演的无奈,他也表示如今不少年轻演员实在缺少“艺德”,特别难伺候,“庞大的粉丝量,让许多大制作将眼光放在当红明星身上,而这些明星忙得不只是‘空中飞人’,甚至都用直升机在片场空中接来接去。不仅要价极高,附属条件也多,还劝导演多用替身。”

  乱象二▶▶▶ 各类替身当道,演员遇困难就改戏

  不少导演、编剧在采访中透露,非常怀念胶片时代,演员真正琢磨演戏,剧组反复讨论怎样将拍摄做到极致。而如今浮躁的影视制作中,使用替身的比例被不断刷新。

  “各类替身当道”也是刚刚才流行的。汪海林回忆自己从业20多年,这一两年才出现这种情况,如今不少演员越发娇气,对专业要求很低。以前很多演员都深信‘戏比天大’,这种精神在现在很多演员身上荡然无存。“2002年,瞿颖拍戏骨折,只要她能坐着演完的戏,她一定自己演完,没有半句怨言。”

  某部偶像剧中就有演员一遇上冲击力太强的表演,就建议编剧调整剧情,换个简单的方式呈现。

  “行内对这种现象非常不满,现在很多‘小鲜肉’都不会演戏,哭戏他哭不出来,稍微重点的戏就怨声载道,他们比的不是演技,而是看谁住的酒店好,谁的助理多。”

  对策

  市场不要“娇惯”演员

  中国娱乐发展特别快,前景远大,但如今滥用替身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外界纷纷质疑演员的不专业性。如何改善这种“畸形”的替身市场,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新学会“用生命去演戏”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曾用“可耻”二字评判当下演员大量用替身的行为,

  演员焦恩俊也发微博直言,经典影视作品无法超越的原因是因为那时用生命演戏,而现在都用替身演戏。

  汪海林称演员应当演好戏是个常识问题。对不认真演戏、甚至到不了片场的这类演员,市场应该抵制,“大量使用替身会让剧集整体质量不行,演员只是挂个名,观众难以看到真实的情感。演员应当意识到这个问题。”

  杰森感叹道,“以前很多作品用心做成了经典。现在不少作品都是凑合。太多幕后人都深爱这个职业,一部剧融合了幕后太多血泪,做演员真应当敬业。”

  二、粉丝不能“宠坏”演员

  不少粉丝对明星不理智的追捧“宠坏”了演员,以致有的演员很难真正为一部戏去费心思,而是脸长得帅就足够。

  蓝海瀚认为,观众应提高对影视作品的监督,使演员能认真对待自己的事业。“简单来说,演员的戏不好,观众就不买账。如果演员不尊重事业,最终就会被市场抛弃。”他呼吁相关部门成立类似演艺公会的组织,真正从制度上对演员进行约束、克制其膨胀。

  薪酬

  月薪和20年前没差别

  一般来说,替身的工资与明星演员片酬存在很大差距。可能明星在一部电视剧里拿几千万片酬,替身一个月只能收入几千块钱;替身的身价也分为三六九等,通常裸替与危险的武替收入较高,最低的是光替与文替。

  专业替身演员,例如武替、马替一般与公司、马行签约,工资按月结算。其中,女武替的普遍工资要高过男武替。

  曾从事七年武替的李玉说,1998年他刚做武行的时候月薪六千元,做了快十年工资也没涨过,后来他转做明星的武替,月薪刚到一万;而不少武行的朋友,月薪基本和二十年前没差别,依旧是一个月七八千元。在他们看来,这笔钱着实是“拿命去拼”。有裸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的日薪大概是两三千一天,“挺不容易的,在一百多号人面前脱得一丝不挂,就算有安全措施也难免害羞。”

  而非专业替身一般按日或按周领取工资。记者加入一些招募替身演员的微信群,发现大多数替身演员的费用会比“充数”的群众演员稍高一点。例如,文替基本是两三百元一天;有些简单的手替,一日的工钱就几十块钱,这些工作往往都当天结算工资。要是没人应征,有时“群头”会以包管路费与餐费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业内人士介绍,替身多根据危险程度与重要性来决定薪酬,但如果因为替身自身错误导致重拍,也会扣除薪酬。

  电影《爵迹》使用了不少替身。许京川是偶然得到的这个机会。这样一部大制作又是新技术、会集了十多位大咖的阵容,他十分动心。“文替和武替在现场确实可以节约不少时间。”而《爵迹》的片尾字幕也给许京川等替身演员署名,“老实说挺开心的,毕竟替身演员也是演员,大家都挺辛苦的,是应该署名。”比起许京川,其他影视剧的大多数替身得不到署名,本为正常的“用替身”,越来越成为“滥用替身”。

  ■ 替身和替身分类

  单在北京就数以万计

  替身,又称替身演员。在影视作品制作中是一类细分工种,代替影片中原演员表演某些特殊、高难度或原演员所不能胜任的动作。一般选聘具有影片所需要的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纵观整个行业,替身人数并没有明确统计。据业内人士分析,专业、固定的替身演员人数不多,大都来自于演员公司、影视集团、武行等团队;而非专业替身则人数庞大、门槛较低,单是在北京就数以万计。这类替身的特点是流动性大,类型多,一般平日戏份少的剧组演员或是群众演员都可以担任。

  替身细分门类

  武替 危险系数最高,主要负责武打动作或是骑马、吊威亚等影视表演,武替时常“出生入死”,拍摄动作片时被车撞伤、被火烧伤、被炸伤、击伤等早已是家常便饭。上世纪80年代,电影《神龙特技队》曾首次让国内观众了解到这个行业的艰难职业生涯,片尾主人翁从8楼一跃的情景让人记忆犹新。不少人因为表演重残或是付出性命。从事多年武替工作的国旗,如今已是一名武术指导,他介绍道,“这类替身一般要前往专业武术学校、影视学院进行练武,有功夫底子才能从事武替工作。”

  文替 这是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汉语新词,多指代演演员的背影等“不露脸”的镜头。为加快进度,一些剧组流行分为AB组,如果演员抽不过来身,就需要文替帮主演拍摄侧面、背面以及远景等不露脸的戏。例如前两年比较知名的“最美小龙女替身”付柔美琦,当时《神雕侠侣》拍摄现场被分为ABC三个小组,在正牌小龙女陈妍希不能场场兼顾的情况下,付柔美琦就穿着和她一样的戏服、打造与她相同的造型,出现在需要小龙女“身影”的戏上。

  光替 特别为灯光效果找来的替身,不少剧情需要和主演身形差不多的人来“站位”,以便灯光师调整最好的灯光效果、构图比例,模拟拍摄实况,这样可让演员上场时能更有效率地进行拍摄。不少拍摄现场仅打光就得花三四个小时,明星则利用这段时间休息、补妆,保持好状态,例如《红高粱》、《一步之遥》等电影都有用到光替。

  裸替 指为演员做裸体的替身。当明星不愿出演裸露镜头时,会找替身演员做裸体替身。早前,替身演员邵小珊公开自己在《夜宴》中替章子怡出演裸露镜头,让“裸替”这个词语被大众知晓,也引起业界探讨是否应为替身署名。其实早在邵小珊之前就有裸替,例如《周渔的火车》里的巩俐,《天浴》里的李小璐皆有裸替。

  各种替 目前,部分年轻演员依赖替身严重,出现了“各种替”的演员:例如,剧情需要主演挨耳光,就专门有替身拍此镜头,被称为“抽替”;演员为保持身材不愿演大量进食的戏,这时就需要“饭替”代劳;演员的手部、脖子、腰等特写镜头不好看,则选出这部分好看的人来扮演“手替”、“腰替”;也有演员书法较难看,就会有“字替”,演员张若昀就曾发微博解答演员字太丑会不会有字替的问题。

  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