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2016年初至今,仅长沙市区的20所公立医院就拖欠了药品配送企业药款超100亿元。今年5月和9月,湖南省商务厅两次向湖南省医改办发函,请其协调解决公立医院拖欠药品流通企业配送药品货款一事,但事情始终未妥善解决。而日前,其中一份公文函截图流出,湖南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证实了其真实性。

  据报道,这些医院之所以欠医药配送企业这么多钱,还“一致”拖欠,是因为它们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后,本来需要财政拨付的10%药品加成减少收入并没有兑现等,导致医院难以负担要将负担转给药品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不愿也无能力负担,所以僵持至今。

  该事件易让人想起前几天《经济参考报》报道的情形: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本是本轮医改重要举措之一,不过近日多家大型医院被曝出因医改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等原因陷入亏损。

  这两种现象不完全是一回事,但内在逻辑却有着耦合性,也共同坐实了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危机”——此轮医药改革实施公立医院医药零加成后,由于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或配套措施不足等,致使许多公立医院减少的原药品加成收入等,无法得到有效补足。正因如此,有学界业界将2016年称为中国公立医院亏损元年。

  一方面,作为我国新一轮医改的重头戏,“药品零加成”被赋予了深化医改的意义;另一方面,却是其刚实施不久,就出现了所谓“巨亏”的局面,还有大型医院通过延迟对医药配送企业的回款时间,来弥补资金缺口。这或让很多人对该制度在执行层面的可持续性陡增阴影。

  事实上,除了取消药品加成外,医保控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医保、财政补贴不到位等,均是导致某些大型公立医院收入减少、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但药品零加成的政策已经上马,短时间内不可能再走“回头路”。而要想扭转诸如医保控费等导致的医院亏损,显然还需实现财政、医保、医疗控费等方面改革的协同推进,建立公立医院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将其切实落实。

  与此同时要看到,一取消药品加成,一些医院就亏损,也就说明了一些公立医院并没有在新一轮医药改革中找准自身定位,实施积极有效的节支开源等改革工作,依然陷入“以药养医”泥潭中难以自拔。而按照国家政策,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需要财政负担一部分,提高医疗收费弥补一部分,还要医院自我加强管理、增收节支一部分来补缺。

  这也需要激发和优化医院的经营体制,摒弃拼命盖大楼、买设备等盲目扩张之弊,像美国医院那样走精益转型的路线;也顺应“互联网+”的趋势,让医疗服务更符合智慧医疗的发展趋势。还有医疗事业编的有序退出,也让医生、医疗服务更多地与市场对接。

  医药零加成后部分公立医院亏损,乃至由此欠巨额药品款,成因复杂。要破解医院巨额药品欠款问题,固然需要有关部门发函催讨,通过直接款项筹措给付以尽早解决。但更重要的,是医疗和辅助制度改革的并进,将医院营收路径依赖从“以药养医”,拉回合理结构,避免医院将药品零加成成本转嫁给患者或药品配送企业。

  □鞠实(价格鉴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