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宏观大势

  国际贸易不同于简单“做生意”,只需要计算双方账面上的得失,它还是两个贸易国之间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的折射。

  1月10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纽约特朗普大厦,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他的会议室进行了会面交流。马云向特朗普表达了促进两国企业间友好合作的愿望,并阐述了未来5年让100万个美国小厂商登上阿里电子商务平台,将商品卖给中国消费者的计划。

  自从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后,从其言行以及贸易团队组建等情况来看,中美贸易政策多少有些剑拔弩张的味道。但从此次马云会见特朗普的友好气氛,以及特朗普的友善发言中,似乎让人看到一丝曙光,毕竟中美并非只有对抗这一选项。

  笔者认为,特朗普本质上还是一个“企业家”,贸易就是为了“做生意”而不是“吵架”,促成中美之间合作才是优先选项。马云的“民间外交”,以经济促进中美间的合作,或是避免官方外交硬碰硬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值得期待。

  国际贸易不同于简单“做生意”,只需计算双方账面上的得失,它还是两个贸易国之间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的折射。虽然总的来说,贸易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是国家利益,但很大程度上是一国各种利益集团政治角逐的结果。

  贸易政策的“竞选贡献模式”,就很好地解释了贸易保护政策形成中的政党竞争关系。希拉里和特朗普竞选时,在争取不同利益集团捐献、选民等,就表明了自己的政策偏好。因此,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某种程度上,是美国政治利益集团及其选民的“保护主义”抬头使然。

  相比之下,美国的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主对中国还不是太熟悉,甚至被美国的政治精英的错误言论所误导,认为是中国抢去了他们的就业和做生意的机会。这是美国哪一派政治势力都无法小觑的“选票”。从长远来说,争取这部分“选民”也符合我国的政治和贸易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需要一定的平衡,之所以每次美国大选总是会或多或少拿中美贸易来争取选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巨大的中美贸易逆差。实际上,长期的中美巨大贸易逆差也并非全部符合我国及公众的利益。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用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换回美元,雾霾等环境污染或多或少就是规模经济、廉价贸易的“副产品”。如果长期只是赚取美元,而不买入(即进口)一些民众需要的东西(包括服务),那么真的就是“一堆纸”而已了。

  不过,中美贸易平衡并非意味着只有通过阻止中国商品向美国出口来实现,这是一种“双输”的零和博弈,而通过促进美国商品向中国出口也是实现中美贸易平衡的一个有效办法。这是符合中美两国利益及民众福利的“双赢”举措。阿里巴巴通过国际贸易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全球化,帮助中小企业在全球做生意,必然包括帮助中美中小企业及美国农民通过这一贸易平台触达中国以及更多国家的市场和消费者,这不仅是国际贸易的最终目标,也符合中国利益。

  因而,国际贸易从长远来说更需要一种政治和经济上的均衡,而不是简单的中国或者美国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也是我国未来应对中美之间可能的贸易摩擦的破局思维之一。也只有在合作中博弈,而不是硬碰硬的对抗,才能使得中美的贸易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盘和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