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畅)近日,美国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在官网上发布了2017年图书奖获奖名单,奖项将于3月16日至19日在多伦多举办的2017年度学会会议上颁发。

  诸奖项当中,为纪念中国近代史研究巨擘、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研究领域最主要的学术代表之一——Joseph R. Levenson而设立的“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尤其受到国内出版界和学界的瞩目。该奖项自1987年开始颁发,用于鼓励在美国出版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研究做出贡献的杰出学术著作。依照惯例,“列文森奖”按研究内容分属20世纪前和20世纪后,每年颁发给2部(早年也曾颁发过3部)著作。

  今年的“列文森图书奖”分别颁给了北宋艺术史研究和清末民初的观念史研究。继1991年颁给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巫鸿的《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以及1993年列文森奖颁给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包华石(Martin J. Powers)的《中国早期的艺术与政治表达》(Art and Political Expression in Early China)之后,今年重新观照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可说是一次呼应。

  而作为清末民初的观念史研究,《“新笑史”:晚清民初的“幽默”之路》似乎呼应了2009年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李海燕《心灵的革命:1900—1950中国恋爱谱系》(Revolution of the Heart: A Genealogy of Love in China),前者探讨“幽默”这一公共话语模式的形成,后者则在电影和文学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探究“爱”是如何在现代的自我观念、性别、家庭、两性以及国家话语层面被塑造,进而形成“想象的共同体”。

  从整体趋势上看,“列文森图书奖”从最初对宏观历史,比如断代史的青睐,逐渐向某一地域或某一人群的历史和生存状况倾斜。

  除了备受“列文森图书奖”青睐的中国社会史、观念史、宗教史之外,文学领域的专著也层出不穷。中国读者熟知的浦安迪(Andrew H. Plaks)《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于1989年获奖,并于1993年首次译介到国内,并多次再版重印。

  获奖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比较文学类研究专著——张隆溪教授的《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1994年摘得“列文森奖”后,2006年译入中国,并引起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对于文化与文学传统独特性的反思和批判,对中西方观念之间分隔论的挑战,在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学等研究领域,意义非凡。

  纵观曾获得“列文森图书奖”的所有学术作品,在中国出版市场和大众读者心目中,恐怕最为熟悉的当属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的著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利补偿”,通过“叫魂”的一个个故事,检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