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刘素宏)今天联想集团公布了截至去年第四季度的财报,而仔细研读财报发现,第四季度联想集团收入同比减少6%,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滑67%。除此之外,与联想一直倡导的多元化相悖的是,浩大联想集团的业务越来越倚重电脑业务。尽管联想在移动业务、手机红海中一直努力挣扎,但从财报中看,移动业务收入下跌23%。

  与联想业务不尽如人意相伴随的是,联想移动高层频频更迭,这一次,联想要如何突围?与当年收购IBM而在PC市场大获全胜不同,收购Moto不再是拯救手机市场的万能药,未来的手机竞争格局中,用户越来越个性化,联想手机要突围,不能单靠Moto这剂药。

  联想如今PC业务依然稳坐全球第一把交椅,拖累联想的主要是手机等业务。细观联想的手机业务,其实收购Moto的路数,并对Moto Z模块化手机寄予厚望,这与联想在PC时代凭借收购IBM而征战国际市场的路数如出一辙,但此次,市场并没有给出同样惊艳的回馈。

  联想是中国较早一批提出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公司。当年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耗资17.5亿美元完成收购,这笔交易数字超过了联想年销售额的四倍,凭借这样的魄力,联想成为了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此番收购一度被认为是联想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商业举措之一。

  同样的收购策略,联想收购Moto却并未产生同样的奇效。尤其是在国内手机市场。

  首先,联想在互联网手机的布局晚了,刚开始的决策延迟让联想在后期很难弯道超车。2014年12月,联想发布互联网电商品牌“乐檬”,主攻千元机市场。事实上,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已经以几何级的速度涤荡整个千元机市场,到了2014年,已经实现了6112万台的年销量。在接下来的布局中,联想也在2015年推出了ZUK品牌,并让其独立运营,2016年4月,又喊ZUK回家。可无论是否在联想体系内,与OPPO主攻音乐、vivo主攻拍照,联想在手机上的出击都相形见绌,不够惊艳,联想手机一直难以找到自己的清晰定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联想将很大希望寄托于Moto,并推出Moto Z等高端机型,希望在模块化手机方面有所突破。然而,如今从手机销量看,Moto这一洋品牌不再是打开市场的万能钥匙。

  收购后,联想的摩托罗拉业务就几度曝出“裁员”, 摩托罗拉高管纷纷离职,也一度让人唏嘘,这还是联想当年所看重的摩托罗拉吗?

  最近一度有消息传出,联想今后将整合品牌线,智能手机只保留Moto。而让人担心的是,专注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Moto一直以工艺设计取胜,这点对联想有所帮助,但问题是,在互联网原住民,在日趋年轻化的用户心中,这个品牌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有多少人会为Moto的情怀买单?

  面临收入、净利润的下滑,联想也把市场营销费用下调,而曾因收购洋品牌付出巨大代价的联想,还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在笔者看来,当下的联想要摆脱收购IBM成就联想PC业务的路径依赖,Moto不是拯救市场的万能药,未来的手机竞争格局中,用户越来越个性化,PC端的经验势必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