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南京,有个76岁的马姓老人,想去菜市场买点豆浆,结果摔倒在路上不能动弹。一陈姓市民见此情景,怕出事,报了警。在民警赶来之前,陈先生将马老爷子扶起来,发现他不能说话,而且还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等民警赶到现场与陈先生会面,发现老人自己一个人先走了,因为他不愿意在原地等待。按说,事情到此也就应该结束了,既然老人能走,就说明他没事。但是,由于担心老人安危,民警还是让陈先生上车,往老人走的方向寻找。

  在靠近菜场的路边,民警终于见到老人。民警上前,轻柔细语问老先生:“老人家,你刚刚是不是摔倒了?现在还好吗?”

  民警发现,老人喉部缠着一圈绷带,发不出声音,而且戴着助听器。民警向老人表达了来意,取得同意后,获得老人身上的身份证,再让指挥中心查询老人信息,尽快联系上其家人。

  但在等待的过程中,老人一直向民警打手势,执意要自己走。民警注意到老人的“特殊情况”,明白了他的心思:大小便失禁,裤子没提好,的确有点难堪,而周围还有不少围观群众。

  就是在这一刻,民警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他蹲了下来,没有丝毫嫌弃,亲自帮着老人整理裤子。这一动作,未必能完全解决老人的难堪,但它充分释放出了民警的善意和体谅。老人被这一行为感动,把手搭在民警的手上,让其牵着。

  随后,民警一直陪着老人,还帮他买好豆浆。大约半个小时后,老人的儿子赶到。原来老人前段时间因为喉癌做过手术,整个声带被切除了,所以没法说话。临走,老人握着民警的手,以示感谢。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民警帮助一个有困难的老人的故事,但看完了之后,莫名地就有一种想为这名民警同志点赞的冲动。

  这事让我想起之前自闭症少年死亡事件中,有些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说:我们的工作是“符合规定”的。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一个少年会死在“符合规定”的流程里。

  如果从“符合规定”的角度上来说,在老人已经自行离开的情况下,民警完全可以不用追上去,追上去之后,更加不必蹲下来为老人整理裤子。

  可让我们产生点赞冲动的,正是民警工作中超出“符合规定”之外的细腻和暖意。

  准确地说,民警是作为援助者角色而存在的。看见别人有困难,相对冷眼旁观,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肯定是更加值得赞赏的。但援助也分层次和质量,比如,同样是援助,有些援助不怎么纯粹,夹带着私心,有些援助则很纯粹,既不要求媒体报道,也无须被援助者感谢;再比如,有些援助粗枝大叶,忘记了顾及援助者的尊严或隐私,有些援助细腻如雨,不仅帮到人,还照顾到了被援助者的尊严。

  有人说,强者求尊严,弱者求生存。其实,尊严无关乎强弱,更无关年纪,每个人的尊严都一样值得维护。

  这位民警的援助,最让人动容的地方,是能细微地体察一位老者的难堪,并在施予援助时尽力维护其尊严。急人之所急,帮人之所需,正是民警蹲下来为老人整理裤子的动作,让老人安下心来。

  对了,值得一提的是,有新闻报道,有吃瓜群众拍的照片,可至今,民警同志叫什么名字我们都不知道,他的正脸我们也没看见。

  文/双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