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访客透过观察窗观看月宫一号植物舱内的情景。

月宫一号第一乘员组的实验人员在植物舱内工作。

月宫一号植物舱。

月宫一号第一乘员组成员在舱内与外界通话。

即将进入月宫一号的第二乘员组在国旗下宣誓。

即将进入月宫一号的第二乘员组与北航老师拥抱告别。本组图片摄影:新京报记者吴江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倪伟)7月9日上午,“月宫365”实验换班仪式在北航月宫一号实验室举行。第一阶段60天的实验于今天结束,此后还将进行分别为时200天和105天的实验,总计完成365天的实验计划。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介绍,“月宫365”实验自5月10日第一乘员组4人入舱开始密闭实验以来,进展顺利,按照实验设计,第二乘员组进舱与第一组进行交接工作,一组将于今日被替换出舱,二组开始第二班为期200天的实验。

  今日上午,在众人的期待与祝福下,第二乘员组成员刘光辉、伊志豪、褚正佩、王伟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标志着“月宫365”实验新的阶段正式启动。

  据了解,“月宫365”实验自5月10日开始以来60天内,按照既定实验计划顺利开展。第一乘员组4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被准确记录,舱内各项设备运转正常,大豆、油莎豆、小麦、芋头等作物生长情况良好。

  按照实验设计,60天进行换班,第二组进舱与第一组进行约10小时的工作交接,系统在此时间段要为8名乘员提供生命保障,此举对于系统来说是高负荷的冲击,考察系统在短时间内抗高负冲击的能力。随后一组4名志愿者出舱,二组4名志愿者将继续驻留生存200天。此前在此类系统中驻留生存时间最长的记录由俄罗斯保持,为180天。

  根据前期的测试和实验设计,第二乘员组的代谢高于第一乘员组,实验将研究在不同代谢水平的乘组变换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和发展系统长期运行调控技术。此外,实验还将研究人长期在幽闭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自然光节律对人的情绪的影响,肠道微生物与人的情绪变化之间的关系,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人的情绪调控作用等。

  据悉,“月宫一号”即“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该技术,这项研究对保障中国载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是未来月球、火星基地等载人深空探测所需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且由于其难度和复杂性高而优先级最高。

  刘红表示,月宫一号实验团队利用此次“月宫365”实验,将验证和探索多项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推动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是完成世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国领航的重要契机。2014年1月至5月,“月宫一号”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试验,密闭试验持续了10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