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 (记者刘素宏)除了杭州之外,阿里的城市大脑再落一子,这一次选择了澳门特别行政区。从十几年前的智慧城市,到如今的智能城市,BAT都瞄准了这次利用互联网升级城市基础设施的机会,变革未来的城市样态,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更加便捷。

  把应用场景作为前提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一个可感知的细节是,在杭州,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城市大脑将试点路段的车辆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

  BAT正在抢滩智能城市,未来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一带也难免率先掀起竞逐之势。

  人工智能概念火热,国内BAT企业都在做智慧城市,三家有何区别?

  阿里云AI科学家闵万里表示,阿里把客户的行业应用场景属性,而不是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前提。阿里做城市大脑尽可能复用城市已有的公共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然后再结合最适合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的语音、图像识别,以及大数据、海量数据的检索等其他技术,一定是用最小的代价解决客户的问题,而不为了人工智能而做人工智能。

  实际上,百度、阿里、腾讯各自携带杀手锏入场,几年前,腾讯通过微信“城市服务”入口,把政务微信公号里的公共服务聚合,阿里也通过蚂蚁金服上线“城市服务”,从支付宝缴水电煤气费入手便利城市生活。如今,智能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升级,去年9月,阿里巴巴率先在杭州推出城市大脑。随后3个月,去年12月,百度云与宁波市人民政府正式举行签约仪式,建设“宁波大脑”。而腾讯则是拿出了“连接一切”的大杀器,推出腾讯互联网+城市服务,聚合公共服务,连接数百城市。

  BAT在智慧城市的布局也延续以往风格。百度押宝人工智能,更倾向于技术驱动,在无人驾驶与城市交通方面发力很多,而阿里则更重场景应用,腾讯则延续了“连接一切”的连接器平台思路。

  AI下一阶段要比拼材料学

  同样是沿着场景的思路,在闵万里看来,场景应用也倒逼材料学的升级,人工智能不能是温室里的花朵,要能够在各种条件下平稳运行。

  闵万里称,人工智能下一阶段要解决的是材料学,这是人工智能够在任何条件都平稳服务的保障。“人工智能不能是温室里的花朵,感知层要稳健,否则就是温室花朵,这就要需要具有微型、持久等特性的材料”。

  以无人驾驶这样一个场景来说,若让汽车能够实时地感应到它周边的车况、路况,以及它周边的建筑物和交通标识,那有可能是通过雷达、探头、以及其他感应设施来感知,比如有些路口,绝对禁止左转,或者禁止通行,这时就需要一种特定的射频材料,能够让这种射频电波被无人驾驶的汽车实时地接收到,就相当于给它划出了一条红线。再比如城市公共绿地、城市植被的管理,今天我们对这些树木、草丛、草坪,对它的管理都是周期性的,按照排班制,像一个班车一样,定期去维护。是否有一些材料能够及时的感知说这一棵树有病虫害,或者这一片草地是处于某一个状态,那就需要有感应,有物联网的传感器,那这个传感器显然不可能是非常笨重的巨大的传感器植入到这棵树上,这是就需要非常微型的传感器。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更好的信号,更好的信号就应该有新型的传感器以及材料学的发展,让传感器变得更微小,能耗更低,然后灵敏度更高”,闵万里称,在城市大脑的建设当中,会需要一些材料学上的创新,有些射频要抓住特定的信号,甚至是对于盲人发出一种可以感知到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