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基于效率提升的营商环境更优,也必将对中国经济形成全面、更强的辐射效益。

  据媒体报道,记者日前采访多位参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线建设者和专家学者获悉,上海市已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方案报送至国家有关部委征求意见。与自贸试验区相比,自由贸易港有望在一线(国境线)放开方面取得新突破,将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有望实现不报关、不完税、转口贸易也不受限制。

  “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十九大报告的这一提法,引起各方热议。据了解,目前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多地都在启动或酝酿探索自由贸易港。从进度来看,上海无疑走在了前面。

  对于自由贸易港的规模、空间大小等,学界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范围,但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自由贸易港的经验来看,自由贸易港是一个比自由贸易试验区空间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概念。例如,新加坡的自由贸易港就包括了八个自由贸易区,而中国香港自由贸易港则包括了整个香港地区。

  但是,空间范围和经济规模(经济体量)并不是自由贸易港的核心要素所在。正如汪洋所指出的:“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这句话前面部分是关于自贸区特征的表述,但其核心却在于“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这也契合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定位,即不再追求数量上的贸易与开放,而是高质量。

  自由贸易港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通过提高有限的自由和关税损失,提高对货主的吸引力,提高港口的吞吐量,提高中转功能。目前排名世界集装箱港口中转量第一、第二位的新加坡港、中国香港,均实施自由港政策。其次,最大限度地适应国际贸易灵活性的要求,并促进港口从货物贸易向综合性、多功能方向发展,使港口成为外向型经济中心。三是促进自由港及毗邻地区的就业和第三产业的繁荣等。

  不过,自由港对于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最大价值,还是在于对标全球最高开放水平,形成高效率的开放型经济制度。以新加坡为例,其通过电子系统处理贸易报关,99%可以在10分钟内处理完毕,每年节省的贸易成本高达上十亿美元;中国香港已经连续23年被知名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基于效率提升的营商环境更优,也必将对中国经济形成全面、更强的辐射效益。

  十九大报告说,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明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站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我国经济必然需要更高层次的开放水平来进一步支撑经济发展,而自由贸易港是“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在中国新的改革开放时间节点上,探索出一种“更适宜增长的制度”,并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这才是自由贸易港新的历史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