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徽摘选
第3届冬奥会会徽
1932年 美国 普莱西德湖


第14届冬奥会会徽
1984年 南斯拉夫 萨拉热窝

  12月15日20时22分,中国首都北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了神秘面纱,正式亮相。

  【征集】

  会徽设计征集到4506件作品

  2015年7月31日傍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展中心郑重宣布,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一年后的同一天——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

  历时一年五个月,“冬梦”“飞跃”在“水立方”正式亮相。

  北京冬奥组委于2016年7月启动会徽征集设计工作,借鉴2008年奥运会和近几届冬奥会经验,经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修改深化、评议沟通、法律查重、审定批准六个阶段。

  会徽征集启动以来,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专业设计机构的广泛关注。2016年11月20日,是设计征集投稿开始的第一天,来自北京几所艺术设计院校的设计师以及一些业余人士成为首批应征投稿人。

  整个投稿阶段,四面八方的应征作品如雪片般飞到会徽设计征集办公室。牛皮纸袋包裹的一件件设计方案,占满了用来存储的房间。投稿的有小学生,有国企员工,也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师生。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逐一为每件应征作品登记编号,高峰时段在登记台前甚至排起长队。

  征集工作在2016年11月30日16时截止,历时4个月,共收到设计方案4506件,数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的2.2倍。

  【初选】

  15名中外专家担纲“评委”

  2016年10月,北京冬奥组委邀请国际、国内15名知名专家和运动员代表组成了会徽专家评审委员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等均在评委行列。2004年雅典奥运会形象景观设计创意总监西奥多拉·玛莎里斯、国际设计委员会主席大卫·格罗斯曼等担任国际评委。此外,体育界代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冬奥会首金获得者杨扬,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体育部部长佟立新等也成为评委。

  经评委们推选,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担任评委会主席。

  2016年12月16日,评委会按照会徽评审程序和规则开始进行筛选。4000多件作品都不显示应征者姓名、单位,呈现给评委的只有作品本身和编号。

  初选时,评委每人可挑选100件作品。在公证人员监督下,投票后即唱票,初评入围的78件作品就此产生。一天之后再复评,每名评委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前10名。在反复比较、认真筛选之后,中外评委对入围复评的作品又投下了神圣的一票,选出了10件设计方案,并进行打分排序。

  【评定】

  “冬梦”“飞跃”获总分第一

  经过投票,801号作品在10件入围作品中获得总分第一名,其中的“冬”字概念设计就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原型。机缘巧合的是,作者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林存真。

  2017年1月14日,10件入围设计方案中的4件作品被确定为下一步继续修改完善的方向。5天之后,北京冬奥组委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4所高校,分别与原作者一起,对这4件作品进行深化设计。在2月递交初步修改方案时,会徽整体设计从专业角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央美术学院负责帮助801号作品进行深化修改。修改小组更多是从技术细节提出修改意见。从1月下旬接到修改通知一直持续到11月,他们对奥运图形、残奥图形、色彩系统、文字标志“北京2022”等会徽各个组成部分,都做了深入修改。

  在会徽修改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专门请来社会各界人士组成评议委员会,先后在3月和4月召开两次评议会。北京冬奥组委也征询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会相关部门、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对会徽设计方案的意见,并据此意见对会徽方案进行了修改。

  在广泛征求意见之后,北京冬奥组委主席会上确定了一件会徽设计方案和一件备选设计方案。801号作品,也就是“冬梦”和“飞跃”,最终脱颖而出。

  【查重】

  国内外查重工作历时4个月


第21届冬奥会会徽
2010年 加拿大 温哥华


第23届冬奥会会徽
2018年 韩国 平昌

  会徽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最重要的图形元素,是视觉形象系统与景观设计的基础,也是成功举办的重要标志之一。会徽不仅体现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人文特色以及奥运会的精神实质,同时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宣传推广、市场开发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会徽的原创性和知识产权,同时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会徽查重工作方案,并于2017年4月至8月开展了国内外查重工作。

  4月至5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候选会徽进行了查重,在商标注册的全部45个类别上未发现高度近似图标。6月,北京冬奥组委还委托清华大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利用英、法、阿等10种外语对与会徽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有关平面设计专业网站进行图像采集和比对。

  6月至8月,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分别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候选会徽和冬残奥会候选会徽进行了国际查重,未发现候选会徽存在重大法律风险。至此,候选会徽的境内外查重工作基本结束。

  除对会徽在国内外进行查重之外,北京冬奥组委还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就会徽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并在会徽正式发布前48小时,在国内启动会徽商标注册申请。

  会徽诞生极简史

  ●2015年7月31日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2016年7月31日

  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征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

  ●2016年7月

  北京冬奥组委启动会徽征集设计工作。

  ●2016年11月30日16时

  会徽设计征集工作截止。

  ●2016年10月

  国际、国内15名知名专家和运动员代表组成会徽专家评审委员会。

  ●2016年12月16日

  评委会按照会徽评审程序和规则开始对4000多件作品进行筛选。

  ●2017年1月14日

  10件设计方案入围,其中4件作品被确定为下一步继续修改完善的方向。

  ●2017年2月

  会徽整体设计从专业角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17年3月和4月

  社会各界人士对修改后的会徽设计方案进行评议,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

  ●2017年4月至8月

  北京冬奥组委启动会徽国内外查重工作。

  ●2017年11月4日

  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

  ●2017年12月5日

  国际残奥委会正式认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方案。

  ●2017年12月6日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正式认可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方案。

  ●2017年12月15日晚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正式亮相。

  ■ 数读

  会徽设计征集工作历时4个月,共收到设计方案4506件,数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的2.2倍。

  设计方案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13个国家。

  最年长投稿人85岁,年龄最小的投稿人7岁。有多位残疾人设计者亲自来到征集办公室递交作品。

  来自专业设计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设计方案达到3198件,占总数的71%。通过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微博参与和关注会徽征集活动的人数超过700万。

  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