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这个有关毕业季的演讲火了:

  如演讲所说,有人16岁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在26岁改变了想法。有的人没上过大学,却在18岁就找到了热爱的事业。也有人一毕业就找到好工作,赚了很多钱,却依然过得不开心。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有着它自己的节奏,并且你的很可能与其他人的都不一样。所以,Just Relax。

  还有四天就是高考了,对于这场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的选择,每个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本期创客小酒馆,我们与9位创业者聊了聊,作为过来人,这场特殊考试对于他们之后人生影响到底有多大?同样,正在看文章的你,关于高考,还留有哪些印象?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放弃高考去创业,你会怎么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赵青丨智享科技创始人:

  如果为了“好找工作”选专业

  四年后肯定跟不上时代

  高考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对我们那一代人来说,高考还是一个农村孩子最重要的上升机会。在大学之前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高考给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

  我们高考那会儿,正赶上国内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在大学,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其实选专业那会儿根本不像现在的学生还能有个规划和家长指导,我们那会儿就是听到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就会去选择这个专业。比如我选会计,就是因为会计工作很稳定,尤其适合在国企这样的单位。我们高考那会儿,工作还是包分配的,国企还是大学毕业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就业选择。

  在大学里,会计是我们学校人数最多的专业,国际贸易、计算机等当时比较新的专业的学生人数还不及我们系的一半。但是四年后我们面临找工作的时候已经取消工作分配了,很多同学就要靠自己,这时候我们发现,曾经并不火热的国际贸易、计算机成了热门,外企成了人们最羡慕的工作单位。相反我们这种学会计、管理等专业反而没了优势。

  我发现这样的规律是一直延续的。我有个远房的侄子,3年前大学毕业,当时高考家里也找朋友给分析过什么专业热门,最后在大学选择了金融专业。但是现在看传统金融行业已经面临着变革,而更偏技术的专业成了人们追捧的热门。所以如果纯粹为了迎合“好找工作”,即使你选了当下最热门的专业,大学四年后的时代也已经完全变了,你还是一样要从头开始学习,去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有人说现在的学生“毕业即失业”。

  我认为,最好的选择就是根据你的爱好和兴趣,但是如果你没有一开始选择的喜欢的专业,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结合,这样你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不一样的技能。再到毕业后找工作,这也还是你最大的优势。只要做了当时最好的选择,就不要后悔。(记者刘景丰)

  张琨丨春雨医生CEO:

  千万不要很小就去创业

  赌错了人生成本很高

  人生总要有几个重大的时间段,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为一个目标奋斗。高考就是这样的一个阶段。我在高三第二学期才真正发力,每次模拟考试都前进几十名,最后以全班第二的成绩考上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与北大合并,当时比北大分数还高)。

  其实在十几岁的年纪,可能会有喜欢的方向,但那是不是人生理想呢?也说不好。对我来说,高考谈不上梦想,不是那种改变人生命运、走出大山的那种动力。仅仅是我想做,就做了。

  如果非要把高考和创业放在一起比较,我觉得后者要难很多。创业要有明确的动机和一定能力的积累。不要相信很小年级创业的就能成功的传说,这都是小概率事件,不能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

  而学习能够帮助你完善心智,毕业后职场上的训练能够帮助你建立基本的工作技能、管理能力和事业格局。如果你很小就去创业,就失去了对这些知识和能力积累的机会,而且返工回炉也不行。千万不要很小的时候去创业!每个年龄阶段有每个年龄阶段应该做的事情。

  关于选专业这件事,我觉得应该遵从兴趣而不是就业趋势,趋势永远会变,违背了兴趣选择趋势,赌错了人生成本很高。(记者唐亚华)

  马宇驰丨三角兽创始人、董事长兼COO:

  高考和创业对于梦想的意义

  就像是米饭和馒头

  我对高考最深的印象是竞争的现实性和残酷性。对于一本、二本大学的竞争压力,全国数以万计的学生可能只以几分差距,就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

  高考是承上启下的转折点之一,虽然谈不上不是绝对的影响,但确实是很重要的转折点,至少对我个人,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最大的收获是,高考考到中国传媒大学,让我遇到我的太太。

  高考和创业,哪个离梦想都不近。这个问题就好像米饭和馒头哪个让人更强壮,都同样是实现梦想的手段之一,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重点是自己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努力和感悟。

  如果当年让我放弃高考去创业的话,我是不愿意的。高考读大学是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开拓的眼界,也是建立自己价值观的快速通道,是一个大概率对人生有帮助的手段,不要轻易放弃。

  我对考生的建议是,不到最后一分钟,无论觉得自己有没有能力考上理想的学校,都不要放弃答题、放弃思考。高考只是人生中两三天的时间,重要的是记住为此付出努力的过程,这是想做好任何事都必须的。(记者蔡浩爽)

  吴晓丨智贷之家创始人:

  遵从内心选择

  败了重来一次,胜了不枉此生

  我对高考的最深印象就是非典,那一年正好赶上了,一边是备战,一边是恐慌。

  高考可以算得上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般人都是从高考之后开始相对独立地接触社会的。当然,相比创业,它离最初的梦想更近,因为高考相对容易,努力是可以有理想结果的。同时,它让人有权利选择接触怎样的理论知识以及进入怎样的社会氛围。

  创业就不一样了,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后者更现实。不过,如果让我当初放弃高考去创业,我是不愿意的。没有学历背景,在某些程度上并不利于创业。创业,同样也讲究学识和圈层的。

  报考什么样的专业,还是要看个人兴趣,工作代表不了你的全部生活,最后还是要回归内心的想法。送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们几句话:不管如何,遵从内心选择。败了重来一次,胜了不枉此生。(记者闫丽娇)

  某匿名市场总监&准备创业者:

  没有“没有前途”的专业

  只有不够优秀的人

  我是2002年高考的,那个时候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都是听父母老师的。我本来想报考心理学,最后一刻被我妈改成了新闻学。她们那时候也是愚昧,觉得学心理学的人,心理都不正常,我也没办法,只好跟父母妥协了。

  大学让我成长了很多,并不是说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对于思维方式的改变,让你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思考方法。

  我建议现在的学生报考专业的时候,兴趣排第一、职业发展排第二。因为一旦你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你就能够All in,哪怕别人觉得有多难学,你都会学得很开心。目前世界上没有“没有前途”的专业,只有不够优秀的人。

  至于高考和创业哪个离梦想更近,对学生来说,无疑是高考。哪个年龄阶段就要做哪个年龄阶段的事,能够去参加高考就一定要去,99.99%的人是没有能力辍学去创业的。创业成功有三个基本条件:足够好的项目、资本、团队,只有三者都相对成熟了,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个很难具备。(记者张蓝予)

  向国屹丨够格创始人:

  高考时梦想只局限于读大学

  而创业能重新定义梦想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好好学习,未来出人头地。记得高三时,我们年级有七百多人。平时,我的成绩在年级也就排到七八十。但最后几次模拟考,我的成绩进步速度很快,最后直接进入了年级前十。

  成绩提升带来的是学校的特别照顾,比如与重点生一起学习。与此而来的是压力太大造成了轻微失眠。平时我是一个不怎么受老师关注的学生,在那几个月,天天脑子里想的都是:是不是一定要考一个全国最好的大学?

  这一点,我印象极深。如果能回到当初,我想告诉老师,不要太关注我,如果可以的话,学校可以做一些心理辅导性的工作。

  印象中我们那会儿流行三类专业,第一类是国际贸易,听起来可能跟外贸和电商的兴起有关系,第二类计算机,计算机挺火的,第三类是师范类院校,这种还挺多的,很多女孩子报。计算机好还一直挺火,其他两类都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

  在当时,我会认为高考是离梦想更近的方式。高考之前,我没出过省,所有的选择都局限在小县城里,更没有想过创业,梦想仅仅局限在读完大学读研,读完研读博的学业上。

  但是经历了从高考到大学再到读研,在腾讯工作到出来创业,再到连续创业之后,我发现梦想需要被重新定义。

  创业可以让梦想不仅是梦想,而是一个可被实现的目标和路径。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件事,遇到太多坎坷,但是每努力一次,都会发现离自己想要的目标越来越近。(记者邱晓雅)

   郭博士丨百唯康生物科技CEO:

  我们那个年代专业不重要

  考上才重要

  1980年,我参加高考。当时能够选择的专业比现在要少很多,现在这些细分的新兴专业,当时都不存在。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录取率非常低,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六左右。所以当时不管什么专业,考上是首要的。

  对于我个人,是非常明确的,没有跟家长商量。选择医学科研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当时有几个原因。一是我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天生好像对这方面就有些兴趣。另外,小时候身体比较弱,经常生病,跟疾病打交道多一些。还有一个,我当时在北京的密云,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有过几次类似医学社会实践的课,这个经历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我们这一代毕业是国家统一分配,思想相对保守,后来改专业的同学不多。出现换专业比较多的是我们九十年代出国之后,有一段时间,互联网浪潮很热。有些人是出于兴趣,有些人是基于待遇方面的考虑。但转行的人,相对来说比例还是非常少的。转行之后,因为不是自己专业所强,后面的发展空间也不是很好。

  我看到现在的小孩,遇到的问题是选择太多,往往不太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我们的策略,或者建议是根据个人能力,尽量选一些技术性的专业或者有挑战性的专业。

  我们家的小孩恰好是今年秋季到美国读大学,所以也有一个类似经历,他最开始也没有想好最终方向。我们最后选择了生物医药,因为选择这个方向,他将来可以从事医学,也可以从事生物。比如他个人对法律有兴趣,将来也可以考虑做律师,大学毕业之后再去读法学院还是可行的。但是如果现在,他往法学院的方向走,将来如果想学生物医学就比较困难了。(记者闫丽娇)

     程贤涛丨DONEWS主编:

  从概率上说

  985学校的录取率也要远高于创业成功率

  对于高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考政策每年都在变化,比如我高考之前的几年,都是先填志愿再高考,我那年,改成先出高考分数再填志愿,好像过了几年又改回去了,每年都有一些新变化。我想主要还是在追求一个尽量公正的衡量标准。

  这几年创业火了之后,出现了不少还是高中生就出来创业的例子,很多人都在谈要不要放弃高考直接去创业。但是从概率上来说,高考的录取率,即便是985的录取率也要远高于创业成功率,尤其是参加高考的时候,基本上是刚成年,社会经验严重不足,这时候选择创业的失败率就更高了。

  即便是现在,高考对于中国的普通大众来说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人在高考之后,有很多机会可以弥补和平衡高考的结果,但是高考结果的好坏,有时候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在接下来人生节点的选择机会。

  在选专业上,我个人理解,选专业应当在自己不那么讨厌的专业里,按照就业趋势进行选择。尽管就业趋势很多时候无法预测,但长期来看,总有那么几个专业是长期看好的。(记者薛星星)

  王梓丨星瀚资本市场总监:

  兴趣比就业趋势更重要

  我是2004年参加的高考,14年前了。我们填报志愿时金融、计算机这类的专业很火,但我最后是报了英语专业,因为上学时英语比较好。也是一种惰性吧,走不出来这个舒适区,想着自己英语好就报了这个专业。

  现在想来,如果我当时学的是金融这类的经济专业的话,可能就会更早地走进到投资行业里去。我后来大学毕业后,又做了7年的人力资源,最后才进入到投资行业里来。

  但这是因为当时什么都不懂,也谈不上什么后悔的。很多人在报志愿的时候都会去看就业趋势,什么专业火报什么,我不建议这样,纵观每一年高考的成绩和就业指数,其实大多数专业的报名人数区别并不大,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就对了。

  大学培养的是一种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你的自学能力、综合素质的学习。很多人最后从事的行业都与自己的专业无关。现在做脱口秀的李诞,是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系毕业的,后来才做了脱口秀。

  我要说的是,即便你考的不理想,专业不喜欢,你依然有很多选择。在大学里可以去参加喜欢的专业实践,去跟着自己的兴趣报社团,不必把自己局限在一个角落里。(记者薛星星)

  *头图来源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