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广州正在鼓励引导出租车企业开展司企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具体而言,就是出租车企业不再向出租司机收取固定的“份子钱”,而是根据司机运营的每一笔收入进行实时清分,扣除应该支付的租车成本、税费、管理费用,剩余的全部归司机所有。这意味着以后司机到底向出租车企业缴纳多少费用,得根据具体的经营状况而定。一定程度上说,此举其实类似于当前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的“抽成”模式。对此,我们需要关注什么?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出租车“份子钱”改革深得人心

  在前些年出租车行业兴起之初,通过拍卖经营权,出租车行业引入了大量社会资本,许多司机正是通过承包、上交份子钱的方式获得了经营权,这激活了市场,带动出租车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弥补了公共交通的不足。而且,“份子钱”其实也并不全是出租车公司的纯利润,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是维持行业秩序的重要一环。

  随着网约车的兴起,出租车客源下降,“份子钱”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其弊端。首先,每月收取固定的“份子钱”,造成了企业与司机的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其次不受具体运营情况、服务质量的影响,可以旱涝保收,就导致出租车公司在服务规范和后端管理上,欠缺足够的动力。如此一来,不仅司机有怨言,出租车服务质量也被消费者所诟病。

  因此广州本次推行的出租车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可谓“一石二鸟”:对出租车企业来说,从“旱涝保收”到“抽成制”,司机的收益与其运营联系得更紧,这必然会促使该行业探索更适合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方式;剥离了司机的“被剥夺感”。本次调查中,有高达八成人支持取消“份子钱”,印证了这项改革的“深得人心”。期待这能撬动更深层次和更广层面的改革。

  新京报评论员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