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石景山区举行主题为“为地球省油”的世界无车日活动。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去年4月,北京市启动“礼在北京让出文明——市民爱心斑马线专项行动”,到现在,近一年半时间过去,新京报记者回访发现,通过多方引导,闯红灯、抢行早已明显减少。路口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斜穿逆行的数量明显减少,遵守交规过马路渐为常态。大多数机动车驾驶员都能在斑马线上自觉做到礼让行人,特别是公交车礼让情况较好。

  “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这一最早由法国人发起的倡议,到如今,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事故高发等,也成了当下城市的常态景观。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市的情形显然要好得多。去年礼让斑马线活动刚刚启动时,记者发现,不少交通参与者文明礼让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而一年半后的今天,情况则大大改观,“中国式过马路”几乎绝迹。

  

▲9月21日,石景山区举行主题为“为地球省油”的世界无车日活动。

  据媒体报道,2017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在严抓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现象过程中,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同比上升 3.4 倍,因不礼让斑马线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18% 和 9.3%。

  这意味着,什么事情,只要肯动真的、来实的,就一定会有效果。城市的道路上,斑马线前面,只要大家都多一些礼让,就会很空旷。

  这中间,刚性的惩治当然必不可少。比如对于恶意闯红灯、强行抢行的交通参与者,就应该依法严厉处罚,通过严密的法律,提升民众规则意识,明确行为规范。

  除此之外,规则意识的养成,也有赖于人与人之间互相劝导、阻止与疏解,进而形成广泛的社会氛围。这种引导的关键,在于以广泛的公众参与,扩大社会影响,蔚成社会风气。北京市倡导的礼让斑马线行动,其民意基础正在于此。

  从启动试点活动时的46个路口路段,到今年扩展到100个,北京市的礼让斑马线行动已经深入人心,并已成为城市交通治理的日常。不仅市民越来越习惯这一礼让行动,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也参与其间。

  

▲9月21日,石景山区举行主题为“为地球省油”的世界无车日活动。

  特别是,这一行动也起到了撬动更多社会资源的作用。据报道,以外卖小哥为例,一年多来,随着治理的深入,已有企业上线了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及时预警送餐员的危险骑行方式。而一旦解决了外卖小哥的疯狂奔跑,交通秩序会好很多。

  此外,道路秩序的好转,也取决于能不能持之以恒。从目前情况看,礼让斑马线行动坚持一年半,已经取得良好效果,接下来,仍需以极大的热忱,深入推进礼让斑马线治理活动。

  说到底,文明和礼让、秩序和规则,并不会从天而降,而必然是要经由专门训练、制度规范,才有可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循此,不仅会牵引城市交通秩序整体提升,也必将带动市民文明素质和法治意识整体提升。

  □胡印斌(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