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周依)5月29日,2019年京交会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应用与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壹号启动,50项中关村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同期发布。主论坛上,中关村管委会副巡视员陈文奇表示,中关村将面向2022年冬奥会、城市副中心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和工程,从需求端为人工智能创新技术产品提供应用场景,推动中关村AI领域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


中关村管委会副巡视员陈文奇。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目前,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环境优化,研发基础雄厚,技术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陈文奇介绍,中关村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的重要聚集区之一。据统计,中关村AI领域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400家,占全国的25%。其中,独角兽企业11家,占全球的三分之二,相关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超过了4万件,相关产业规模达到了1500亿。同时,他也指出,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仍面临底层技术比较薄弱,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深、领军人才短缺、落地场景受限等多个问题和挑战。

 

对此,陈文奇提出,下一步中关村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首先,是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围绕芯片及传感器技术、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核心算法等领域,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和推广,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人工智能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早期的实验空间和应用场景,围绕智能制造、智能汽车及无人驾驶、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大力实施“智能+”示范工程。面向2022年冬奥会、城市副中心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和工程,从需求端为人工智能创新技术产品提供应用场景。

 

此外,还要构建全链条的产业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和团队,充分发挥中关村壹号等产业园以及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军企业和相关产业联盟的作用,推动中关村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最后,是做好相关政策落地,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高精尖项目落地、示范应用、推广等产业链,开展政策先行先试,着力落实好已出台的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为中关村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在随后的专家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以“大数据领域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为题,分享了他对大数据领域发展的观点。他以新一代指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例,强调了原始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大数据领域有很多新的机会,如何把这些机会充分利用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英国皇家工程院新兴科技带头人亚尼斯·德米瑞斯也发表了题为“个人辅助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人服务”的主题报告。

 

据了解,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应用与发展论坛是2019京交会系列活动中的AI专题论坛,由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海淀区政府、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机构联合主办,以“智享融合,智创未来”为主题,国内外百余位AI头部领袖齐聚论坛。主论坛除演讲及交流环节外,还同期发布50项中关村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关村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业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

 

新京报记者 周依 协作记者 郑新洽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