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据媒体报道,四川甘孜康定大渡河流域的水电站内,隐藏着许多比特币矿场。为就近向电站购电,这些“矿场”的厂房没有环评、未经报建,涉嫌违法搭建,一些厂房甚至搭建在河堤上。康定市国土资源局表示,5月27日起,康定市多部门成立了工作组,正对大渡河上比特币挖矿进行摸底,然后对违规行为进行清理。


四川是我国水电资源最为丰沛的省份之一,由于水电站的大量修建,水电长期处于过剩状态。而比特币矿场正需要耗费大量电力,这些廉价的过剩水电就派上了用场。四川因此成为比特币的天然“矿都”,尤其是大渡河的挖矿产业,更是闻名海内外。之前有报道称,世界每挖出100枚比特币,都有5枚产自这里。


众所周知,我国早已禁止比特币交易。而对比特币矿场的合法性,一直是争论不休。不过,这一问题如今有了“公断”。就在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产业。这也表明国家在顶层政策导向和制度设计上对虚拟资产生产过程持否定态度。


而从报道中不难看到,比特币矿场显然“禁而未绝”。这些矿场不仅厂房涉嫌违章搭建,也没有环评手续,更无工商登记,属于典型的“三无”矿场,有的矿场居然可以建在河堤上。这些矿场既危害防洪安全、环境安全,也带来了偷漏税款、违规用电、消防安全等诸多隐患。


“三无”矿场显然属于依法取缔之列,事实上,根据康定市经信局的说法,甘孜州不允许比特币挖矿,他们目前也未收到相关项目的备案。但是,就在当地监管部门眼皮子底下,“三无”矿场却遍地开花,它们公开建厂房,公开从水电站拉电,把大渡河挖矿产业的规模越做越大。这连着的,是监管的失守。


那么,监管失守是如何发生的?媒体报道中就提到一个细节,就当地水电站建厂房开比特币矿场未履行环评手续的问题,该市生态环境局给出的答复是,目前厂房已经修建完毕,违建应由住建部门监管;市住建局表示,他们监管范围为规划内的建设用地,水电站主管部门为发改委;市发改委则回应称,他们只对在建项目进行审批和监管。


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就像皮球一样,被当地几个部门踢来踢去、撇清干系,也难怪多年以来,当地比特币挖矿产业一直欣欣向荣。这种监管暧昧的背后,恐怕还是利益的驱动——挖矿产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能源过剩都有利而无弊,有关方面自然难有严格监管的动力。


舆论曝光之后,康定市终于准备着手清理违规比特币矿场。但这些矿场何以能占领大渡河如此之久,恐怕是不容回避的疑问。而在电力资源丰富的内蒙古、新疆等地,类似的问题同样值得追问。


如果在国家的“淘汰”禁令之下,没有确定的部门去监督、清理,那只能让禁令“悬空”。因此,在对矿场展开清理的同时,对有关部门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也需要一并清算。


□ 于平(媒体人)


编辑 孟然  校对 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