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吴娇颖)今日(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4处,自然遗产增至14处,自然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一。新入选世界遗产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有何特殊之处?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滩涂。图源:国家林草局


多种濒危鸟类在此栖息繁殖、越冬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项目范围涉及我国黄(渤)海多个候鸟栖息地。本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期范围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江苏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江苏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


该遗产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EAAF)的中心位置,每年有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等大批量多种类的候鸟选择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


其中,全球极度濒危鸟类勺嘴鹬90%以上种群在此栖息,最多时有全球80%的丹顶鹤来此越冬,濒危鸟类黑嘴鸥等在此繁殖,数量众多的小青脚鹬、大杓鹬、黑脸琵鹭、大滨鹬等长距离跨国迁徙鸟类在此停歇补充能量,在迁徙候鸟保护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数量众多的候鸟。图源:国家林草局


填补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此次入选世界遗产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我国第一块、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2016年,江苏盐城正式启动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盐城黄(渤)海湿地作为江苏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同时也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一处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潜力的区域,受到高度重视。2018年2月,推动黄(渤)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被写进2018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去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盐城黄海湿地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将对该遗产地制定专门保护规划,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更好地为候鸟提供生态良好、资源充沛、栖息安全的迁徙驿站,使其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乃至全球候鸟栖息地保护的典范。


每年大量濒危种类候鸟在此栖息越冬。图源:国家林草局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主要职责是审议、批准新申报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记者了解到,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共计划审议35个新申报遗产项目,我国“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良渚古城遗址”参加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预计6日还将对我国 “良渚古城遗址”项目进行审议评估。


新京报记者 吴娇颖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