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兆威


城市阡陌需要AI打通


近年,交通拥堵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和困扰。尽管智能交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传统意义上的智能交通,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需要。“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信号灯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中国式过马路”等,都是需要城市交通管理者、参与者思考的问题。

 

一条条城市道路,如同纵横交错的阡陌,需要借助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打通。那么,什么技术能够担此大任?只有AI!

 

随着最近几年AI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落地应用,AI智能交通场景应用已经成为AI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说,AI极大地丰富了智能交通的内涵,并为我们开启了智慧交通时代。


AI,颠覆传统交通管理


从交警手持交通指挥棒,到交通信号灯,再到摄像头+交通信号灯……伴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我国交通管理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创新和探索之路。尽管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由于技术所限,许多困惑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形成痛点。

 

AI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落地应用,切中了交通需求痛点。

 

目前传统交通监控摄像每天要产生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数据,给执法中的判定效率和准确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交通监控、信号机、交通诱导和互联网应用、移动应用的协同,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佳途径。

 

面对城市复杂交通状况,AI比人的判断更准确,失误率更少。通过大数据预测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通过视频采集传感系统观测实时交通状况,并通过AI完成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和时段自动划分,从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AI,赋能智慧交管


AI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综合执法、公共交通、交通秩序管控、智慧出行、智慧停车等领域,尤其是AI交管,是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应用。AI交管,主要集中在交通秩序管控和交通行为管控两个方面。

 

交通秩序管控

 

主要治理思路是做交通疏导,利用大数据分析道路交通状态并做交通诱导、红绿灯信号控制等,通过AI算法对路口运行效率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优化信号灯配时,提高通行效率.


这两年,AI交通落地应用最火的当属“城市大脑”和“交通大脑”。

 

2017年9月,深圳交警携手华为,选择深圳车辆密集度最高之一的华为坂田基地,正式启动“深圳城市交通大脑项目”,在9个路口做了真实路况测试,结果显示该区域平均车速提升了15%,城市公交系统延误率降低了15.2%。

 

2017年,阿里云发布“城市大脑1.0”。在1.0系统中,城市大脑可以管控信号灯、摄像头,通过系统自动识别机制,通过基于AI的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从而为城市管理者智能化提示交通情况及智能调度。

 

经过一年多的应用,阿里用人工智能调试交通信号灯的方式在杭州萧山区的试点实验数据显示车辆通行速度提升11%左右。

 

受益于“城市大脑”,杭州交通效率不断提高,从全国最拥堵城市第5名下降到50名以后。此后,阿里云ET城市大脑相继在杭州、衢州、乌镇、苏州、重庆、澳门、吉隆坡等11个城市先后落地。

 

2018年,阿里云又发布杭州“城市大脑2.0”。“城市大脑2.0”覆盖杭州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420平方公里,一年扩大28倍。接管1300个路口信号灯、接入4500路视频,通过7大生命体征全面感知城市交通,并通过移动终端直接指挥杭州200余名交警。

 

滴滴自2017年3月在济南首次建设智慧信号灯之后,相继在武汉、成都、贵阳等20多座城市落地。截止2017年底,滴滴优化超过1200个信号路口,发布并上线100多块诱导屏产品,实时反映50个城市交通运行情况。按照计划,滴滴2018年将计划优化10000个路口。

 

2019年,海信网络科技推出的“交管云脑”,具备强大的交管业务知识库、交互式人工智能平台,可实现亿级交通知识图谱任意实体搜索,搜索时间<200ms,同时搭载了多种ai场景化专业应用,实现战法随用即得。“交管云脑”对城市交通的管理与服务涉及方方面面,主要通过三大“超能力”,实现城市交通数据深度融合、城市交通状态全域精准感知与城市交通问题智能分析、城市交通事件自动处置等功能,最终协助交通管理者更好地解决各种城市交通“病”,“交管云脑”中的算法引擎能够比有经验的民警思考得更快更好。<>

 

交通行为管控

 

通过AI前端采集设备,抓拍不文明交通行为,如机动车加塞变道、随意停车、闯禁行,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行人闯红灯等。

 

AI摄像机借助深度学习技术,能实现交通违法行为的分析判断,可以对车辆、人脸进行识别,对数据进行储存,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可以对几十种违法行为进行分析和取证,从而完成对交通违章违法行为的研判和取证。

 

上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套牌的;驾驶员闯红灯、超速、未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看手机、加塞变道、随意停车、闯禁行、不按规定行驶;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闯红灯、逆行;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都逃不过AI摄像机的火眼金睛。此外还可以实现对重点人、重点车的精准交通管理。

 

随着人脸面部识别技术的发展,深圳、天津一些城市开始在交通路口上启用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针对行人和非机动闯红灯等违规行为进行抓拍,并现场曝光。

 

“中国式过马路”作为城市交通管理难点的代表作,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深圳交警正式启用人工智能交通产品“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整治。该系统主要包括视频采集分析存储上传系统、控制器、显示屏、闸机、语音播报和前端计算机等系统组成,拥有检测、控制、语音、人脸识别、自动抓拍报警、ITS等技术。

 

AI交通管控系统究竟有多强大?让我们来解剖一下天地伟业的产品和系统。为助力交通管理,天地伟业先后推出“天眼”系列智能交通一体机、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非机动车违法抓拍系统、违法鸣笛抓拍系统、闯拥堵违章抓拍系统、失驾人员管控系统、前后牌照比对取证系统等一系列交通违法取证系统,为提升交警现场和非现场执法能力,规范文明出行提供了技术支撑。以“天眼”系列智能交通一体机为例,搭载了AI深度学习芯片,算力是传统智能摄像机的几十倍以上,它支持准确识别19种车型、250多种车辆品牌、3500多种车系、11种车身颜色以及车辆年款、年检标志、纸巾盒、挂坠、香水盒等更多细节特征,其强大的感知能力全面提升了交通管理者对人、车管控的能力。2018年天津上线的“电子警察抓拍行人闯红灯系统”就是天地伟业开发的。应用后,收到良好的效果,受到天津交管部门的肯定。

 

AI,赋能智慧出行


智慧出行是AI+交通的又一重要场景应用。

 

智慧出行是指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传统交通运输业和互联网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合,形成具有“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并利用卫星定位、移动通讯、高性能计算、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城市、城际道路交通系统状态的实时感知,准确、全面地将交通路况,通过手机导航、路侧电子布告板、交通电台等途径提供给百姓。在此基础上,集成驾驶行为实时感应与分析技术,实现公众出行多模式多标准动态导航,提高出行效率;并辅助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交通管理方案,促进城市节能减排,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网约车就是智慧出行催生的新业态。

 

阿里“ET城市大脑”,除了通过摄像头、交通信号灯对城市交通调度进行智能优化外,还通过旗下高德地图和导航获得更多用户出行大数据,进一步获得用户驾乘大数据,打通从云端到用户端的双向数据交换,为用户和出行者提供更多服务,从而打通城市交通的“任督二脉”。

 

继阿里之后,2018年11月,腾讯、百度在同一天相继发布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腾讯推出基于腾讯AI和腾讯云的腾讯车联、腾讯位置服务、腾讯乘车码等,其中智慧出行是重要组成部分。腾讯智慧出行覆盖自主出行、共享出行和公共出行三个场景,以腾讯车联、腾讯自动驾驶、腾讯位置服务、腾讯乘车码为四个业务结合点,以内容平台和安全保证体系为辅助,而底层支撑为腾讯 AI 和腾讯云。

 

百度则发布了智能城市交通治理解决方案、车路协同解决方案、智能停车及自动泊车解决方案、智能车辆管理与调度解决方案、智能城管解决方案等AI城市八大解决方案。

 

阿里、腾讯、百度,旗下都有地图导航服务,因此他们布局智慧出行市场,都具有天然的优势。

 

滴滴是网约车市场的独角兽。滴滴发布的“城市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已经成为交通部门制定出行决策的重要参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交通运输业面对的客户群体已经不再是60后、70后,而是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是拿着手机出行的一代,而不是背着大包小包行李追赶班车的一代。因此,智慧出行是未来交通运输的必然趋势。

 

智慧出行,离不开AI大数据。

 

重庆市交巡警部门打造的“城市交通智慧大脑”系统,日均接入16类动态交通数据9.7亿条。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像天气预报一样,科学预测城区道路未来2小时的交通状况,并在手机端推送给出行市民参考,从而提高广大市民的出行效率。


AI,赋能智慧停车


我国大部分司机的驾驶时间要么花费在交通拥堵中,要么花费在寻找停车位中。停车难,也是困扰百姓出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近两年在北上深广等中心城市,无感支付停车场越来越多。无感支付就是停车行业掀起的一场基于AI的停车场无人化管理的革命。

 

2017年6月,支付宝联合ETCP,将上海虹桥机场停车场打造成为国内首个无感支付停车场。随后支付宝又联合国内停车“领头羊”捷顺科技控股子公司“捷停车”在上海浦东机场推出“无感支付”停车场。2018年2月,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投资顺易通,全面布局无感支付停车市场。

 

不久,微信支付携手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推出全国首个“微信无感支付”停车场。短短一年时间,支付宝、微信、中国银联、民生银行、建设银行、中兴银行、招商银行等巨头、支付机构纷纷通过与智慧停车企业合作、入股等形式,涉足停车场无感支付。让原本冷清的停车市场,迅速掀起弥漫的硝烟。


无感支付采用的是“车牌付”形式,仅需将线上资金账户与车牌绑定,车辆经过收费站时,AI摄像头识别出车牌号,自动从对应账户中扣除费用,全程不需要现金找零,不需APP充值或手机扫码。与传统收费方式相比,无感支付停车场车辆出场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0秒缩短至不足2秒,真正做到了不停车通行,通行效率提高了80%多。因其便利性及高效性,无感支付越来越受到停车场管理方、车主及支付机构的青睐。截至目前,无感支付已经渗透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厦门、珠海、长沙、成都、南昌、杭州、南宁等几十个城市上万个停车场。

 

基于AI和大数据的无感支付停车,不仅改变了传统停车支付模式,也彻底改变了传统停车生态。


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来源:中国公共安全
原标题:AI赋能智能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