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据《长江日报》报道,今晨5点08分,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因病离世,享年95岁。

查全性在1977年面谏邓小平同志时,首倡恢复高考并被采纳,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邓小平原打算从1978年恢复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陈词,邓小平改变主意提前一年从1977年恢复高考。



查全性生于1925年4月,祖籍安徽泾县,出身书香世家。祖父查秉钧是清朝翰林。父亲查谦,早年赴美留学攻读物理,后任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第一任院长。

查全性是电化学家,主要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的获得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200余篇科学论文。他撰写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电化学界影响最广泛的经典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查全性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留校任教,后留学苏联莫斯科大学,在国际著名电化学家、前苏联科学院院士A.H.Frumkin(弗鲁姆金)指导下从事电化学研究,回国后继续在武大任教,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据查全性回忆,1977年7月的一天,一位校领导找到他,说教育部来了通知,点名要他到北京开会。

当时,参会的绝大多数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何东昌,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复旦大学副校长苏步青,还有中科院的吴文俊、王大珩、邹承鲁等等,年龄多在六七十岁。

1977年8月6日的一次会议上,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说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是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

当时,邓小平插话: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时,查全性说:“邓副主席,我要发言。”

“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原因呢?一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但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的问题。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们改进了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知识青年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

“现行的招生制度,有四个严重弊端:一,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而那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却占去了招生名额,这是极不合理的。二,现行招生制度卡了那些没有特殊关系的工农子弟上大学。群众反映说:解放前上大学靠钱,“文化大革命”前17年靠分,现在靠权。解放前,我们没有钱,现在没有权,靠分还能有份。三,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不当之风,而且越演越烈。据我所知,今年招生还没有开始,已经有人开始请客送礼,走后门。制度不改,走后门不正之风刹不住。四,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现在,甚至连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凭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

接着,查全性提出建议:“一,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招生报考制度,招生名额不要下到基层,由省、市、自治区掌握。现在名额分配上很不合理,走后门很严重,名额分配上,多的涨死,少的饿死。二,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三,要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能按自己志愿选择专业。大学生可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也可以从社会青年中招。有些人没有上过高中,但实际上达到了高中文化程度,可不受资历的限制。”

听完查全性的发言,邓小平转头问教育部长刘西尧:“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

刘西尧回答:“来得及!”

邓小平说:“改嘛!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嘛!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題。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


对于自己首倡恢复高考,査全性很低调:“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只是我有机会说几句真话。而我敢于说,主要是觉得说了可能会解决问题。”

“那两批学生一进来之后,整个高校教学工作就变了样。你想想,当时已经八年多没有学校上课了,社会上都说读书无用,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对题目的人,肯定一直都在坚持自学,事实证明,77级、78级的学生今天都已成为社会的骨干力量。”查全性说。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有多名院士逝世。


7月28日,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济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76岁。

6月29日,微波毫米波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忠良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

6月17日,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孔祥复因病医治无效在重庆逝世,享年76岁。

6月14日,控制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宁滨因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0岁。

6月3日,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学科和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汤定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