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秀兰)在因“蛇吞象”式收购修正药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吉药控股交出上半年业绩答卷,8月29日晚间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吉药控股实现营收5.78亿元,同比增长42.47%,净利润为2100.30万元,同比下降72.10%。此前,吉药控股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净利润增长幅度下滑。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吉药控股主要业务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涉及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含药品零售)、医药研发、医疗医养、医药产业投资等。其中,医药工业主要以生产中西成药、生物制药、健康食品等。医药产品成为吉药控股主要营收来源,报告期内营收为4.65亿元,占比达到80.45%。上半年,在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2.47%的同时,吉药控股净利润增速大幅下滑,同比下降72.10%,对于净利润大幅度下滑的原因,吉药控股并未在半年报中解释。

 

与此同时,吉药控股上半年销售费用为5060.83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466.48万元,增长245.10%,吉药控股称主要系合并范围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吉药控股同时表示,报告期内,医疗渠道产品下降趋势增加,终端产品销售逐步增加,销售转型期内存在调整医疗产品价格,销售费用增加幅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吉药控股净利润增长幅度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下滑,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吉药控股分别实现营收7.47亿元、7.00亿元和9.4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6亿元、2.02亿元和2.17亿元。吉药控股还深受高负债、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等影响。其中,2016年到2018年吉药控股资产负债率由29.32%上升至53.67%,流动负债/总负债的比例由20.19%升至68.16%,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三年来也大幅下滑。2018年,其年度财务费用增加77.51%,吉药控股称是贷款增加导致。

 

“闹剧”式收购修正药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因为此前收购修正药业事宜,吉药控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7月10日,吉药控股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修正药业100%股权。因修正药业体量远大于吉药控股,此举被业内称为“蛇吞象”。仅仅半个月后,7月24日晚间,吉药控股称,因将要修改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决定终止收购,待条件成熟后再继续推进。尽管终止了收购,但吉药控股股价此后两天却“离奇”二连涨,最高上涨至6.53元/股。

 

不料,7月27日,吉药控股发布更正公告称,公司与修正药业不再筹划相关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告内容“朝令夕改”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

 

在更正公告发出后,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向吉药控股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双方签订的《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的真实内容,质疑公司存在故意报备不实文档以配合披露与事实不符的信息的情形,要求其详细说明。同时,还要求公司说明为何在披露终止收购并复牌的公告后,股票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却没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财务顾问主动报告、更正错误的原因。

 

吉药控股回复称,7月24日下午,双方签订《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后,公司办事人员误将协议修订稿作为最终稿附带签字页上传报备,并在编制公告时引用了该协议中与最终事实不符的部分内容。此次错误的发生属于人为失误,符合常理和实际情况。之所以没有及时报告、更正错误,是因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自7月11日停牌至7月24日决定终止重组交易暨复牌过程中,公司仅个别董事和高管参与本次交易的具体协商工作,未通过董事会会议以及监事会会议审议,最终了解《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具体内容的人员较少,因此未能及时发现公告披露内容存在错误。

 

尽管吉药控股做出了解释,但并未获得中国证监会的谅解。8月8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上述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其实,就在吉药控股决定“终止收购修正药业,待条件成熟后再继续推进”后,修正药业于7月26日在其官网发布《关于与吉药控股意向协议解除的声明》,称7月24日,公司与吉药控股签署的“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中并无吉药控股公告中的内容。这意味着,修正药业并未打算借壳吉药控股。

 

编辑 王鹿 校对 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