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这两天,“法官当群主,成功帮88名工友拿回拖欠了1年多的血汗钱”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据荔枝新闻报道, 2018年3月,南京某体育用品公司因经营困难开始拖欠工资,当年9月彻底关停后,88名工友的工资迟迟未能拿到。为了讨薪,工友们将当下并不受理该案件的法官朱曙光拉进了微信群,并推选他为群主。

此后朱法官以个人身份,义务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并与相关公司就讨薪事宜进行沟通,近日工人们都拿到了被拖欠一年的工资。为了表达感谢,工友们给法官送了两面锦旗。

找法官为自己“讨薪”,是工友们情急之下的无奈之举,但从现在看,效果还不错。

被欠薪者依法维权,合情合理。但从技术层面看,能不能“讨薪”,不是比谁的拳头硬、谁的嗓门大,还得具备应有的法律知识。具体来说,存在的债务是否合理,己方是否具有优先受偿权,如何依法合规讨还欠薪等,这些专业问题离不开对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

朱曙光身为法官,比一般人具有更过硬的法律专业素养,被推选为群主,为工友们讨还血汗钱,沟通和处理起“讨薪”过程的种种涉法问题,确实更加得心应手。而他以群主身份帮助88名工友维权,也体现了司法工作者应有的正直。

值得一说的是,此次讨薪事件除了工友和欠薪的体育用品公司,还涉及第三方,就是该公司生产设备的抵押权人。从司法上来说,抵押权是物权,物权优于债权,也就是说,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权,完全可以对88名工友的诉求置之不理。但朱曙光顶着压力多次找抵押权人沟通,抵押权人最终表示理解,愿意放弃部分债权,这才让讨薪成功具备了可能性。

能取得债权人的理解,让此事画上圆满的句号,朱曙光的争取功不可没。而透过视频和那两面锦旗也不难看出,那些工人们的喜悦与感激。

欣慰之余,也要看到,不是每个被欠薪者,都能遇上这么一个负责任的法官群主。我们的确不能忽视“法官当群主讨薪”的正向意义,但有关部门更该看到此事呈现的“欠薪”问题解决路径。

此事中,朱曙光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为工友提供咨询或协调服务,而非利用职权搞违法干预,这十分可取。可法官当群主“讨薪”,毕竟是一种“副业”,精力上、保障上、程序上难免“先天不足”,也难以复制。

从长远看,要从根源上解决“欠薪”问题,还需要通过制度化安排为那些讨薪者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当然不能靠好人好事来解决,还需要建制度完善,确保被欠薪农民工依法都能拿到自己的工钱。

就在今年7月,人社部劳动保障监察局方面表态,要根治欠薪,将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问题不查清、不解决,坚决不销案;将对案件查处过程当中反映出的属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失职、失查行为,依法依规提请纪检监察部门严肃问责。这其实就是用制度为被欠薪者“撑腰”——这类善法善治,才是讨薪者们更可仰仗的“群主”。

□欧阳晨雨(学者)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