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红艳)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股市场,被国内称为“网红第一股”的如涵控股股价再遇跌势,单日下行9.11%至5.79美元/股,总市值跌至4.79亿美元,较上市首日10亿美元的市值,已缩水过半。


本周三,据美通社报道,美国律师事务所Kaplan Fox&Kilsheimer LLP、Bernstein Liebhard LLP、Glancy Prongay&Murray LLP等发布声明透露,目前这些投资者权益律师事务所将代表购买如涵控股美国存托凭证的投资者发起集体诉讼,对如涵控股进行调查并寻求索赔。这些律师事务所还在声明中指出,如涵控股的招股说明书中,对于“在如涵控股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时,这家公司的网店数量已下滑了近40%”、“在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时,如涵控股的全服务网红数量已减少了近44%”等情况并未明确详细说明,存在虚假、误导性声明或未披露的可能性。


据如涵控股8月底最新发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截至2019年6月30日,如涵控股GMV(商品总价值)7.58亿元,同比增长50.4%;净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34.3%,经调整归母净亏损为2160万元。


官网信息显示,如涵控股目前的业务范围主要有三部分:挖掘孵化各领域潜力素人;与外部资深电商运营团队强强联手,打造红人店铺IP;构建以粉丝为中心的精准营销生态,为品牌提供从广告到转化的全链路营销方案。招股书显示,2018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如涵营收8.56亿元,同比增长14%,净亏损5750万元。


实际上,除了财务领域,国内电商行业目前对于如涵控股这类“网红孵化、网红电商、网红营销”的商业模式也有质疑。如涵控股“首日破发”后,王思聪在朋友圈“吐槽”,他认为,如涵控股目前的经营方式没有验证成功,也没有造出新KOL。之所以会上市破发,并不只是因为大家对于“KOL变现”的商业模式有质疑,而是在于这家公司本身有问题:业绩亏损,营销费畸高;对“张大奕品牌”的依赖度过高等,才是问题关键。


新京报记者 周红艳

编辑 李铮 校对 郭利

图片来源 如涵控股官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