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主打推荐书目,是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不似骄阳》。与只作推断而杜绝虚构地再现作家生平的《莎士比亚》不同,《不似骄阳》是伯吉斯企图进入莎士比亚内心生活密室的一次尝试,令人目眩的语言风格仿佛莎士比亚本人融入了伯吉斯的身体,神形合一地进行创作。作者以在莎学和古典文学上的深刻造诣,加之小说家的盖世才华与想象,创造了莎士比亚一段充满欲望、背叛与灵肉挣扎的私人史,并从中揭示艺术创作的真谛。


主打


《不似骄阳》,[英]安东尼·伯吉斯 著,张琼 译,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8月版


关于莎士比亚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都可谓汗牛充栋,但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写起莎士比亚来仍然值得瞩目。《不似骄阳》是一本聚焦莎氏爱情生活的虚构作品,书名取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我爱人的双眸绝不似骄阳,珊瑚之红远胜于她的朱唇”。与严格依据事实写作的传记不同,这本书的写作结合了大胆的想象与文学创作手法,更注重深入内心的情欲与幽谧之处。如同伯吉斯所说,他所要求的,是“古往今来每一个莎士比亚爱好者按自己的意思为莎士比亚画像的权利。”《不似骄阳》中的莎士比亚是一个融合了事实与想象的奇幻形象。

  

安东尼·伯吉斯最为人熟知的小说代表作是《发条橙》,而他同时也是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这些多重身份让他在写作《不似骄阳》时能够游刃有余信手拈来,美国著名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曾说本书是他读过的最精彩的莎士比亚“文学传记”。除了这本关于莎翁情事的虚构作品,伯吉斯还著有另一本传记作品《莎士比亚》。(张婷)


文学


《风之影》,[西班牙]卡洛斯·鲁伊兹·萨丰 著,范湲 译,果麦|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年11月版


人与书之间总是能衍生出无数神秘的故事,人们愿意相信书中有神圣的光芒,但也相信书里会藏着魔鬼。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鲁伊兹·萨丰的小说便延续了后者的传统。在书中,一个名叫达涅尔的小男孩在父亲的带领下,在一家名为“遗忘书之墓”的书店里找到了一本《风之影》小说。达涅尔开始寻找名叫卡拉斯的作家的踪迹,寻找解读这本小说的方法,同时,还有黑夜中的神秘人在跟踪它,要费尽心思得到这本小说并将之焚毁。这是一本关于书的冒险史,也是一个爱书人的精神世界,在出版后,萨丰的“风之影四部曲”创造了西班牙文学纪录,成为400年内最畅销的作品,销量仅次于《堂吉诃德》。

  

为何西班牙小说总是喜欢描绘人与书以及魔鬼之间的故事?这或许与西班牙漫长的宗教审判历史以及20世纪弗朗哥独裁时期的文化封禁有关。禁书,焚书,冒着风险藏书和爱书人在地下室里找书都是西班牙历史中常见的场景。“风之影四部曲”虽然是幻想性作品,但也与内战后的巴塞罗那历史有关,目前该系列在国内只出版了第一册,书中的诅咒,后续的谜团,还有弗朗哥独裁的巴塞罗那隐秘,都将在之后的《天使游戏》《天堂囚徒》和《灵魂迷宫》中逐渐揭晓,被人们遗忘的书籍,也终将回归。(宫照华)


《火焰》,[加]莱昂纳德·科恩 著,[澳]欧阳昱 译,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9月版


《火焰》是作家、诗人、歌手莱昂纳德·科恩的遗作。他晚年把他记录日常灵感的“笔记本”中未发表的诗词整理成书。在科恩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火焰是他强烈关注的思想和形象。他的“火焰”意象热烈、率真、不拘一格呈现在世人面前。笔记本里的科恩,如火焰般的炽热地爱着妻子,也袒露作为男人的软弱。本书由莱昂纳德·科恩之子亚当·科恩作序,作家欧阳昱翻译。《火焰》里除了有科恩的“笔记本”里的散文和画作以及未发表的诗词之外,还收录了科恩最后三张录音室专辑《旧想法》《大众的问题》《你要它更黑暗》的歌词。(徐悦东)


哲学


《论行走》,[法]弗雷德里克·格鲁,杨亦雨 译,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2019年8月版


《论行走》是那种很好看的哲学散文,简短易读,你能从中毫不费力地采撷康德、尼采、梭罗、卢梭等行走爱好者的高见与体验,踩着犬儒学派的步伐,或追随本雅明对于城市漫游者的观察,以及作者对于矫揉造作的炫耀式散步的嘲讽。行走的缓慢、孤独、沉重与能量会印刻在人的精神状态,甚至写作状态之中。或许,所有久坐的文字工作者都需要补充有关行走的阅读。

  

《论行走》的作者弗雷德里克·格鲁说,我们很容易从一个人的作品中看出他的写作状态:如果一个作者是在弓着背、长时间久坐、独自面对着墨水瓶、埋首纸页的情况下获得想法,我们读完他们作品的速度也会非常快!格鲁30岁就当上了教授,是法国中生代福柯研究的重要代表,研究领域则涵盖了精神医学史、刑罚哲学、西方战争思想等。学者显然是资料型写作,但他对于那种禁锢在自己的座位上的写作方式却有很多反思和批判:封闭空间里的囚徒,他写出的作品也只能是桌上其他作品堆砌的产物。

  

行走是一种真正的闲暇活动,为艰难的时光积存能量。格鲁引用梭罗说,我们把在行走时感受到的多彩情绪和充满阳光的回忆都“转化成资本”,供我们在寒冷的冬日取暖。(董牧孜)


儿童

“爸爸妈妈请回答”系列,[英]苏茜·霍奇等 著,侯晟、王琼 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9年9月版


人在孩童时期,总是对世间万物充满天然的好奇,因为一切都是从未见闻和体验过的,而许多成年人往往习焉不察、视而不见,既丧失了好奇心,也丧失了提问的能力。保护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的思维和认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爸爸妈妈请回答”正是这样一套回应孩子求知欲的作品,它由英国著名的艺术出版机构Thames&Hudson出版社出品,包括《为什么艺术作品中有些人没穿衣服》《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地球在旋转》和《为什么鱼儿不会淹死》三本书,三位作者分别是来自英国和爱尔兰的艺术史家、地理学家和自然历史学者,他们都致力于对儿童的科普。


书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围绕艺术、科学和动物三个领域提出了千奇百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画里时常有人不穿衣服?为什么总是画水果?为什么画得这么丑也叫艺术?艺术家们会相互抄袭吗?这幅画挂倒了吗?动物的名字都是谁取的?为什么动物不会迷路?动物需要地图吗?我可以住在火星上吗?为什么我不能去黑洞旅行?这些问题看似荒诞不经,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趣味,书中没有刻板的说教和盖棺论定式的解读,而是耐心地带领孩子们去欣赏和探索,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引领他们走向深层认知,点亮自我的思维和审美,建构起一套认知世界的体系。(徐伟)


作者丨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丨杨司奇

校对丨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