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片《催眠·裁决》10月25日上映,影片为双线复杂叙事结构,法庭内外、一动一静,需要双线进行入局破局和反转来去。目前票房八千余万元,在悬疑类型片中取得这个成绩已经难能可贵。



创作  3个导演3年修改15个版本

 

《催眠·裁决》是三名新电影人:黎兆钧、施柏林、刘永泰联合编剧和导演的作品。这三个人一起搭档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刘永泰说回忆起来三人各式搭配的合作已有十年,虽说这是第一次来拍大电影的机会,但三个人依旧做了足够的沟通,“这和我们以往积累的默契有关,对于新导演来说,三个人共同执导事实上压力会小很多,我们由不同的导演去负责不同的部分,沟通得很顺畅,最后呈现的质量也比较满意。”2014年,陈正道执导的《催眠大师》让催眠题材的电影曾引起了外界关注,但与《催眠大师》相比,《催眠·裁决》的故事线更复杂,需要“催眠”的角色也更多。除了在悬疑元素和催眠戏份上下一番苦功之外,还要加入法庭戏、动作戏与密室逃生戏,对编剧来讲,要在有效的时长内讲好这个故事,这个任务并不轻。既然有新颖的故事题材,《催眠·裁决》如何将文戏做到百无疏漏,配以点睛的动作戏,完美呈现催眠这一概念成为全片的最大挑战。

 

在导演黎兆钧看来,这部电影包含动作和悬疑两大元素,但更贴切的形容是一个关于危机处理的电影,既要烧脑又要打得漂亮是这部电影在开拍前就构建的两个标准,为了给众多观众展现看来比较陌生的催眠与陪审团的概念,主创团队也找了很多这方面的专家来沟通研究。施柏林告诉新京报记者,从剧本开发到拍摄的整个过程耗时三年,一共改了15稿剧本才达到如今这个成品,不停地改就是要让整个戏从人物到故事到结构到逻辑都好看:“可能你们会认为这个数字有点夸张,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戏的逻辑很重要,要合理通透,所以这期间搜集了很多资料。另外还得给每个角色赋予他的特点,连陪审团里7个陪审员也要有不同的性格,才能让他们更好的互动。戏里还有三个反派,虽说出场不多,但如何表达个人角色特色与动机,在这些人物塑造上面我们伤了很多脑筋。”


陪审团成员互动戏份很精彩。


与《催眠大师》相对扎实地给观众普及心理学上的科学概念不同,《催眠·裁决》对催眠作用机理的介绍仅仅体现在影片开始阶段、许立生给大学生讲课的一小场戏里,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科班教育的观众,也不难看明白许立生在话术上所施展的声东击西小把戏。随后,影片进入法庭戏,在干脆利落地交代完毕案件后,便将剧情迅速引入主线:许立生的女儿被绑架,绑匪头目要求许立生利用担任陪审团成员的机会,“催眠”陪审团里的其他成员同意裁定案件被告的谋杀罪名成立。影片的剧情张力,全在许立生如何与绑匪头目虚与委蛇的同时,完成解救出女儿、查明绑匪身份以及完成陪审团正当裁定工作的多重目标。


表演 文戏武戏平衡互扣


导演之一黎兆钧表示,“这个戏着力写的是文戏和动作戏平衡发展,文戏就是张家辉的催眠戏,这个和张翰在外面的动作武戏是平衡互扣的,观众可以一边看着张家辉怎么进行催眠,途中也会突然跳到外面去看,看张翰怎么去救(人质)茵茵。”


张家辉  紧张,感到有兴趣


张家辉这次打破动作明星印象,刻意转换人设,以心思缜密的催眠大师兼陪审团成员许立生的文雅造型亮相,在拍戏过程中他也直呼过瘾,几次表示自己都分不清楚是被催眠了还是在拍戏。


新京报:这个角色为何会吸引你?

张家辉:一宗案件当中的坏蛋绑架了我的女儿,然后让我控制其他的六位陪审团的投票意向,这是一个非常紧张的困境,也是让我感到非常有兴趣的点子。



新京报:这是第一次和张翰合作,你觉得他戏内戏外表现如何?

张家辉: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礼貌也很认真的年轻人,你看到他演戏的时候,我不知道他真人的状态是怎么样,但是我觉得每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都在一种老是表露着一份我要把这个角色演好的状态,我觉得非常好。


张翰  打戏,拍出来很帅


张翰在片中饰演一位前特种兵战士杨凯,他在片中负责在匪徒手中营救出许立生的小女儿、也是自己外甥女的茵茵。


新京报:这个角色为何会吸引你?

张翰:因为之前拍了很多(同类型的),我不想让自己一直处于一个安全区,虽然拍这种戏很辛苦,但是现阶段我认为,这种戏就算辛苦,但拍出来很帅。包括我正在拍的一个抗战戏,也是每一天脸都是黑的,在现场都认不出哪个是我。我觉得在不同的年龄就要去挑战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角色。



新京报:这是第一次和张家辉合作,你觉得他戏内戏外表现如何?

张翰:可能想象中家辉哥的性格比较内敛,我俩在现场比较慢热,一开始就生找话题聊天,就是“最近在拍什么”之类的,感觉我们两个人性格很像。这个电影我俩的戏份只有一开始和最后是在一起的,中间我们各拍各的,他负责催眠,我负责在外边拯救,都是打戏,他是一个很有质感的演员,很多地方都能带动我。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赵琳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