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民众抗议。  图/新京报网


12月11日以来,印度东北部地区、德里、孟买、海德拉巴德、加尔各答等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多人在与警方的冲突中丧生。截至目前,抗议行动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让印度陷入动荡的导火索,是一份法案。12月10日,印度上议院通过《公民身份修正法案2019》,随后成为正式法律。

根据法案,只要是2014年12月31日以前,因为“宗教迫害”原因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三个国家逃入印度的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和天主教教徒,可以通过合法申请获得印度公民身份。

根据印度内政部的官方数据,目前已经提交庇护申请的这6大宗教教徒,不过才3万多人。但就是这项目前涉及面并不大的法案,引发了印度的抗议狂潮。原因是穆斯林被排除在外。

“新公民法”是压垮印度社会脆弱平衡的稻草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都是伊斯兰国家。按理说,穆斯林受“宗教迫害”的概率要小于其他宗教教徒,想跑到印度获得合法身份的穆斯林人数更少。为什么印度颁发的新公民法会引发印度穆斯林的强烈反弹?

实际上,新公民法只是压垮印度社会脆弱平衡的最后那根稻草。自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大行其道,针对穆斯林、低种姓的暴力行动持续上升。印度穆斯林的日子一直就不好过。

今年5月印度大选时,京酿馆曾解读过莫迪大胜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有数以千万计的印度穆斯林、达利特(不可接触之人)和女性选民被剥夺了投票权。

根据印度一位软件工程师做的一个名为“消失的选民”的软件统计,可能多达近7000万穆斯林和达利特人在这次大选中“被缺席”。

除了限制印度穆斯林的政治权利,莫迪政府还加快了去除伊斯兰历史痕迹的步伐。比如重新解读16-19世纪统治印度的突厥化蒙古王朝莫卧儿王朝的历史,修改带有伊斯兰色彩的地名等等。

在印度社会平衡已很脆弱的背景下,新颁布的公民法将穆斯林排除在外,被印度穆斯林解读为违反宪法规定的平权原则的又一个证明。大规模抗议活动就此爆发。

更大危机是上千万人的生存权或被剥夺

一定程度上看,新公民法引发印度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族群的怒火,还只能算是“茶杯里的风波”。更大的社会撕裂危机还在后面。

新公民法只是莫迪政府要在全国展开的人口普查的法律准备之一。这次人口普查的重点,是重新甄别印度境内人口的公民身份,完成“国家公民登记程序”。

为此,印度之前先在东北部的阿萨姆邦搞了一次试点。阿萨姆邦族群分类复杂,部落民、穆斯林、非法居住者、来自孟加拉和当地的印度教徒混居。

这次试点规定,只要能证明自己的祖籍是在1971年3月24日零点前就移入阿萨姆邦的,你就是印度公民;如果缺乏文件证明,或者是1971年3月24日零点后移入的,都将被视作非法居住的外国人。

为什么要以1971年3月24日作为时间点?因为这是孟加拉独立战争爆发前24小时。这场战争打了9个月,印度出动了大批军人进攻东巴基斯坦。其间,大约有1000万孟加拉人逃到了印度阿萨姆邦和其他地方。

印度在阿萨姆邦的公民身份登记试点搞了6年,今年8月,终于摸清了情况,搞出了一份“非印度人清单”并公布了出来。

按照清单,目前阿萨姆邦的3300万人里,约200万人被认定是“非印度人”,其中,印度教徒约50万,穆斯林约70万。根据新公民法,印度教徒可望获得公民身份,其他150万人则将被视为外国人。

莫迪政府希望尽快把阿萨姆邦的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国。光阿萨姆邦就有70万穆斯林被认定为“非印度人”,全国来看,估计将有上千万人将被视为非印度人,至于这些人会被驱逐还是会被进一步剥夺生存权,目前不得而知。

莫迪的态度何以强硬

面对因公民身份甄别而造成的社会动荡,以及上千万人可能被剥夺生存权的前景,目前莫迪的立场仍然强硬。

一方面是二次大选刚刚结束半年,莫迪权力稳固;另一方面是将公共资源从穆斯林等少数族群手里转移到印度教等“自家人”身上,可以缓解印度近来经济下滑给莫迪带来的压力。

虽然新公民法显而易见有可能对多达上千万人的印度穆斯林等少数族群带来严重的生存权挑战,造成人道主义灾难,美国等喜欢对他国事务指指点点的国家却基本保持缄默不语,西方舆论也少有报道。

有的事情上“大义凛然”,有的事情上视而不见,充分表明了他们对国际事务采取的是“双标”原则。这也降低了莫迪推行公民身份甄别的外部阻力。

不过,虽然公民身份甄别可以继续推动,印度多地的动荡也可能会逐渐停歇,但印度社会族群撕裂的伤口无疑将进一步扩大,并在今后对印度的发展进程和政治进程产生长远影响。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狄宣亚   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