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时节悄然而至,古人说冬至数九过寒冬。这一天,太阳直射到了南回归线,我们所在的北半球黑夜漫长,白昼短暂,寒气逼人。

 

虽然天气不能更友好一点,不过智慧的古人想方设法通过饮食来温暖自身,于是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冬至吃饺子、汤圆、肉汤等习俗。不同地区,食材不同,冬季御寒食物也大不相同。一起看看冬至各地不同的节令饮食吧。

 

吃饺子

 

“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冬至这天都会包饺子、吃饺子。


 

传说,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东汉时他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在冬季时,很多人的耳朵冻伤,面黄肌瘦。这可把张大神医愁坏了,为了让大伙御寒不冻耳,他让弟子在冬至那天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然后把羊肉、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做皮,包成像耳朵似的“娇耳”。

 

煮熟后,分别给来问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肉汤之后,身心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也被治好了。后来人们就在冬至吃饺子来纪念张仲景。

 

吃汤圆

 

在南方地区,冬至当天讲究吃汤圆。汤圆也称汤团,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寄托了人们期盼团圆的美好心意。


 

喝羊肉汤

 

除了吃饺子、吃汤圆的冬至习俗外,还有不少地方有不同的冬至饮食习俗,比如山东滕州流行冬至喝羊肉汤。

 

冬至严寒天气中,煲一锅羊肉汤,热气腾腾的羊肉和鲜美的骨汤一起入肚,最适合这个季节了。

 

吃赤豆粥

 

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习俗。相传,南方部落首领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古人讲究因果循环,据说这个不才子死后变成鬼继续残害百姓,而他最怕的就是赤豆,所以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驱避。

 

吃冬至面

 

在安徽合肥,有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说的就是冬至吃面的习俗,而“一天长一线”也意味着冬至过后白昼逐渐变长。

 

在合肥人看来,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冬至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吃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时令美食之一。用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来煮热汤,就是番薯汤果。在宁波,讲究煮好的番薯汤果会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

 

同时,因为“番”和“翻”同音,在宁波当地冬至吃番薯,就意味着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李严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