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慈会回应为吴花燕筹款百万只转款两万:家属提出余款后续使用。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43斤女孩吴花燕离世事件,引发的争议还在继续。据新京报报道,1月14日,作家陈岚微博发文对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为吴花燕筹款百万,但仅拨款两万一事提出质疑。

1月14日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回应称:2019年11月4日,9958救助中心转款2万元至医院,用于吴花燕的治疗。此后,吴花燕及家属同时提出捐款使用意向需求:余下款项希望预留至手术和康复治疗再使用(经核实,吴花燕病情有反复,尚未达到手术条件),因此余下善款未能拨付至医院。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表示,之后会与吴花燕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意愿,后续善款的使用情况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开说明。针对此次的公众质疑,中华儿慈会调查组要求9958救助中心进行全面核查,同时继续接受社会监督。

“募款百万仅拨2万”或只是基于医疗需求

捐款百万却只转给吴花燕2万,剩下善款去了哪里?涉事基金会有权力截留定向捐款吗?为什么不是一次性给受捐人?

尽管涉事基金会给出了“当事人提出余款留至手术使用”的理由,但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对此理由并不接受,也不信服。

在此前的报道中,就有媒体指出涉事救助组织疑似“在吴花燕和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两个筹款平台分别筹款;随后又未经吴花燕本人及家属同意,开通一期二期筹款,多筹集了40万元”,在这些疑问尚未得到解释的情况下,民众对余留款项的流向、操作规范等问题产生疑问,也很正常。

不过,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我认为涉事基金会关于仅转款2万的解释,也并非毫无根据。

从时间上来看,来自社会层面的救助对吴花燕的救助分为两个时间节点。

第一阶段,是从大一入学到住院,其所在的学校为其提供了各项帮助、助学金以及政府资助资金,此外她还有一份每月730元的稳定的低保。

第二阶段,也就是2019年10月12日吴花燕住院后,因为医院针对她当时的情况预估治疗的花费可能超过20万元,此前的资助补贴和低保已经满足不了她治病的需求,在这情况下,她的亲友老师、同学和病友们在网络上开始寻求爱心救助。

被媒体曝光以后,大量的救助纷至沓来,这其中既包括来自学校师生、当地干部职工村民的捐款、当地民政部门的救助,也包括亲友通过网络众筹平台收到的超80万元善款、爱心人士的微信转账等。

而涉事基金会在2019年10月25日开始介入,短短的时间内就募得了1004977.28元,并于2019年11月4日转款2万元至医院用于治疗。

从这一筹款时间来看,以医院给出的20万元的数额为基准,再减去医保对于治疗费用的覆盖,在当时医院没有进一步手术和康复治疗、未提出新的医疗费用缺口的情况下,涉事基金会仅基于吴花燕的治疗需求,将2万的额度打到医院,并非就如外界所想的有“贪污”之嫌。

▲资料图

公益组织应有更多“募捐理性”

但没有挪用,并不是说涉事基金会在此事中完全没有疏失。

首先,从吴花燕以及家属的公开报道来看,涉事基金会在筹款过程中,对于当事人的知情权及意愿并没有最大程度的保障。

其次,涉事基金会最大的争议其实还是在筹款模式上。在热点效应之下,涉事基金会过于注重筹款额,没有结合受助者本人的实际情况,缺乏一个理性预估的范围,制定出合理的医疗募捐目标,盲目地为筹款额设定了100万的额度。

而在善款募得之后,又缺乏对受助者医疗需求之外的其他需求的精准掌握,忽视了对其进一步高效实际的救助,没有提高吴花燕健在时期的生活质量。

如此种种,无不说明,从前期介入、设置筹款额度到后期打款,涉事基金会都缺乏些募捐理性。

虽然在针对吴花燕的募捐声明中,涉事基金会也早就注明“多余的款项将用于其他困难病患者的救助”,但在吴花燕空有被救助之名却受益颇微的语境下,“筹款百万仅转款2万”的巨大落差,确实很难让人接受。

如今,针对此事,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已经做出了“肯定彻查”的回应。我认为,在彻查此事有无违规之外,要回应民众的关切,涉事基金会最重要的,还是建立更为理性、科学的工作机制。

而这种理性,需要慈善组织真正切实尊重受助人的利益,从真正满足其需求出发,在介入的第一时间就做好涉及、规划,同时操作过程公开透明,满足各方面的知情权。

如今,吴花燕或因为早老综合征病故的结果,让纠结于她或因营养不良早衰早逝的人有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慰藉,但是,由她而引发的各类慈善伦理思考,无疑还有很多。

□姚遥(公益人士)

编辑 陈静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