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春节前,被誉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的乔杖子村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刻,村里剪纸手艺人陈振强一家到县上出摊卖窗花,“春节前卖窗花最多,头过年的10多天能卖1万来块钱。”陈振强说。

 

乔杖子村剪纸。受访者供图


村里几乎人人会剪纸

 

在河北承德,年味儿十足的剪纸窗花是每年买年货的必备品。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广为流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贴上颜色艳丽、造型喜庆别致的窗花剪纸,寓意美好的一年即将到来。

 

乔杖子村书记李满告诉记者,现在乔杖子村剪纸主要是卖给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年前一段时间,村里从事剪纸艺术的农户能卖十多万,北京批发商来乔杖子村批发剪纸的最多。

 

乔杖子村剪纸。受访者供图


乔杖子村有285户,共481位村民。村里的剪纸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部分剪纸人家世代从事剪纸艺术。鼎盛时期,乔杖子村几乎人人都会剪纸,下至幼年孩童,上至耄耋老人,全村有80%的农户从事剪纸艺术,曾有50多个国家的友人到村里参观购买剪纸,全村的剪纸产能每年能达到100多万。


近些年,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逐渐增多,村里仅剩10多户村民从事剪纸工作,全村每年剪纸产能约40万-50万。

 

坚持纯手工刀刻

 

乔杖子村剪纸工艺不同于其他地方,手艺人至今仍坚持纯手工刀刻纸,运用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手法,刀工细腻,刀口圆滑,线条流畅。通常的剪纸作品需要经过制样、闷纸、剪刻、渲染、装裱五大工序,才能完成。

 

新京报记者看到,乔杖子村的剪纸图案丰富多样,花鸟、人物等多达上千种图案,李满告诉记者,只要是客户想做的图案都可以做,一幅大的《清明上河图》作品需要人工刻一年,是乔杖子村独特的剪纸作品,仅《清明上河图》一幅作品就能卖十万,最便宜的也得两万块钱。

 

陈振强作品《承德72景》。张贵武 摄


随着工艺产品的不断发展,乔杖子村剪纸产品也不断丰富起来,不单有剪纸窗花,还有剪纸相册、剪纸装饰品、剪纸摆件等,年前主要是剪纸窗花卖得多一点,平常主要卖高档的剪纸作品。

 

乔杖子村剪纸手艺世代传承,目前已经传承至第六代。村民陈振强今年50岁,自打17岁就开始做剪纸,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己的儿子陈曦也逐步接手剪纸这套手艺,慢慢做了起来。

 

原来老一辈的手艺人,有的眼力不好了便不再出去卖剪纸了,但还都能做剪纸,如果有订单需要还能继续做。

 

对于剪纸文化的传承,李满表示很乐观。2012年,在村里的支持下,张营小学3-6年级学生开设了剪纸课,陈振强每周到学校给孩子们上一次剪纸课。直到2016年,陈振强一直坚持义务到学校教孩子们学剪纸,后来,儿子陈曦接手,每周到张营小学教剪纸手艺。“从娃娃抓起,把我们村里这项文化技艺传承下去。”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