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有媒体倡议,今年过年“不握手,只拱手”,尽量减少接触机会,降低感染风险。

 

拱手也就是作揖,是中国传统礼仪,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记录周代礼仪的《周礼》中,甚至对作揖做出了非常细致的分类,男子该如何作揖,女子该如何作揖,见上级、长辈行何等的揖礼,见下级、晚辈行何等的揖礼,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一旦逾越,就是“失礼”。

  

现代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作揖,在这个病毒流行的时刻,重提传统礼仪,在传统礼仪中寻找文化资源,以此形成适应现实生活的新礼仪,无疑是一件好事。

 

当然,必须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拱手礼可以避免皮肤接触,固然会降低传播的风险,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安全了。事实上,提倡行拱手礼,除了避免皮肤接触之外,更大的作用是以此提醒人们,在病毒流行期间,尽可能地提升防范意识,减少聚会等容易感染病毒的活动。

 

而且,即便从礼仪本身来说,不握手而拱手,并不影响人们互相表达情感,反而有些古风意味,如能蔚然成风,也不失为社会文化中的一景。

 

当然,现代人行拱手礼,就不必像古人那么严谨,非要讲个男女有别、尊卑分明,非要搞明白左手在前还是右手在前,那些其实都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在今天未必适合,就好像贴对联,对联有上下联,这是对联的音律特点,但到底是从左往右贴,还是从右往左贴,其实也没必要拘泥,古人写字从右往左,现代人从左往右,怎么贴,都可以解释。

  

在农村,春节的礼仪和仪式更胜过城市,熟人社会的特征更显著,在春节这个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期间,亲朋好友以及外出务工回到家乡的亲人,走亲访友的活动更加频繁,聚会宴请的机会多于往日,同时,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也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给病毒传播制造机会,所以,这样的提醒尤为重要。此外,笔者还想提议,在这个全民抗击新型肺炎的特殊时期,集体拜年的习俗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通讯方式改变一下,手机视频完全可以实现亲情的交流,减少串村团拜、减少宴请聚会,就会减少病毒传播的几率,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也是对亲朋好友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