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在当前疫情防控下,一些城市的大医院患者激增,也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对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建议,各城市可采取“分布式接诊,集中式治疗”的策略,提升社区基层医疗点的防护标准,将首诊、取样等环节下放到社区卫生点。

 

专家认为,在没有治疗特效药的情况下,阻隔发生新一轮扩散应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要减少病人向少数医院聚集。在一些大医院,瞬时集聚的疑似感染者、普通肺炎与感冒患者以及大量基础疾病患者会短时间内消耗掉医院接诊能力,导致大量潜在感染者“堰塞”在候诊环节。

 

“以本次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为例,如果患者、 疑似患者或密切接触者集中到约30家三甲医院,存在交叉传染的风险。”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建议,除了疫区城市统一建设传染病医院,把患者集中到新建医院和原有指定医院外,全国各城市可以提升社区基层医疗点的防护标准,将首诊、取样等环节下放到社区卫生点。

 

同时开通地图查询功能,居民通过手机可以查询到最近的“首诊—取样”点。在降低交叉传染概率的同时,减轻大医院医护人员、医疗设施超负荷运转的压力,使其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到诊疗真正的重症患者身上。

 

建议具体提出,社区医疗点将贴有二维码的取样结果,直接转送至有检测能力的大医院,检测结果第一时间以短信或网络方式通知就医者本人和疾控中心。检验结果为阳性的病人,通过手机定位,由指定的急救车就近直接送往隔离医院,集中收治。

 

专家认为,在“封城”、交通管制等特殊环境下,病人在社区层面就医可以节省出行时间,有利于及早诊治。随着新型检测设备和试剂盒的推出,首诊工作还可以前移,比如在简易的移动检测车或者有条件的单位和家庭完成。

 

同时,在社区层次筛查发病案例,有利于城市规划大数据系统在更细的“颗粒”上分析病毒的空间分布,实时监控其动态迁移。

 

专家称,“分区接诊、集中诊治”的建议针对所有城市。“分区接诊”应当是北京等处于防控阶段城市的重点;“集中诊治”应当是武汉等疫情处于大规模扩散的城市的重点。“集中诊治”的核心是收治。疫区除建设集中式的“小汤山”医院外,也可在主要定点医院周围紧急征用民用资源如招待所、学校、酒店等。

 

追问:针对重大疫情防控,城市规划如何提前“布局”?

 

专家认为,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虚拟空间也应纳入未来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规划。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为网络技术创新提供了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确诊病人近期手机移动轨迹,了解病毒可能的扩散途径与范围,甚至向社会公布使其他人能查询自己与该病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否有交集(如同一时间使用交通工具)。第一时间将疫情的分布和进展向社会公开。捐赠物资通过现代物流系统追踪其流向,增强社会对慈善捐助系统的信任。

 

同时坚持“平战结合”。比如社区内的退休医生、私人医疗从业者甚至医学院的学生,可登记为“预备役”医生,接受防传染培训。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周博华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