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姝)在医院待了十几年,38岁的司机李云鹏第一次穿上了防护服。2月12日到达武汉后,他开着救护车辗转于武汉市协和医院四个院区和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之间。在武汉待了两周,他“啥也没见着,这几个院区的路走了上百遍。”他说等有机会,去黄鹤楼看看,再去武汉大学转转。


李云鹏说,穿着防护服犹如套了“盔甲”。 受访者供图

 

报名想给儿子做个榜样

 

“武汉需要救护车驾驶员,明天出发,谁愿意报名?”2月8日中午,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救护车队的微信群里,队长发出这样一条消息。

 

李云鹏刚开始以为是“开玩笑”,“都是要医生、要护士,要司机做什么呢?”但转念一想,不可能拿这种事开玩笑,“我心里已经做好了这样的打算”。第二天,他去报了名。

 

李云鹏曾担任过消防兵,他说自己身体素质也可以,“在单位我是一名党员,有事应该先站出来。在家里我是一个父亲,有个六岁的儿子,我经常和他说要做个男子汉,要勇敢,但这不能光凭嘴说,这也是给他做个榜样。”李云鹏说。

 

2月9日上午,李云鹏在医院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但是第一次接触了防护服。在接受了单位3个小时的防护培训后,当晚,他和其他9名护士、司机组成的救援组在内蒙古红十字会集合,坐高铁到了武汉。

 

防护服比消防服还复杂


抵达武汉后,救援组被分到了武汉协和医院。10个人,负责3辆救护车,24小时不间断,在协和医院本部、西院区、肿瘤中心、金银湖院区及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之间,来回转运病患。

 

李云鹏接触的都是确诊患者,有轻症患者转到方舱医院,也有重症患者转运到有ICU病房的医院,每个班工作八小时,他需要奔走在几个院区之间十余趟。救护车就是一个小型的污染舱。

 

开救护车对李云鹏在行,但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口罩后,李云鹏感觉就像被套了盔甲。也穿过“盔甲”,“做消防员时,穿脱作战服就是几秒钟的事情,这防护服要复杂得多 ,尤其工作完,脱衣服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留意。”

 

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有关疫情的场景,如今近在咫尺。平时爱和人聊天的他,为了避免降低感染风险,大多数时候紧闭着嘴,握好方向盘尽可能缩短他们在路上的时间。

 

他会帮患者提拿行李,或帮着护士抬重症患者的担架,虽然全程无交流,但他还是向新京报记者感慨“医护人员真是太不容易了” 。

 

“能帮还不帮一把?”

 

别人也觉得李云鹏们“不容易”。

 

刚到武汉头两天,武汉下着小雨,知道李云鹏和同事们习惯干燥、受不了阴冷潮湿,医院派人送来了电热毯。

 

 “有爱心人士送来面包、牛奶、水果,护士长都是让我们先挑,才拿走。”这位护士长和李云鹏说,武汉的医护人员已持续工作太久了,他们来,实在是帮忙解决了大问题。

 

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感谢。因为都戴着口罩,听起来没那么清晰,“但他们一个劲儿在说‘谢谢你们’,‘辛苦你们了’。”李云鹏说,和医护人员们相比,他自己做的不足挂齿。

 

这是他第一次到武汉,还会待多久仍是未知数。李云鹏说,等有机会,他想去黄鹤楼看看,去武汉大学转转。

 

但眼下最担心的是家里。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当护士的妻子马上要到发热门诊值班,家中孩子照料成了问题,“临走前她就担心, 这会儿免不了再说我几句。”李云鹏听着妻子嘀咕,边笑笑边哄妻子:“咱小家的事儿怎么着也好解决,那国家有困难了,能帮还不帮一把?”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康佳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