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村干部夜以继日值守出入口,村民主动配合统计住户信息,外来租户超市老板自发为村里捐了三大箱84消毒液......


作为一个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接近1:20的城中村,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辛店村的村干部、村民与外来人员们,正用各自的实际行动,为村子的防疫工作做贡献。


△ 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辛店村,戴口罩的居民。


东辛店村紧邻北五环与机场高速,户籍人口1234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是一个典型的以流动人口为主的北京城中村。


△ 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辛店村,戴着口罩的居民。


△ 2月25日,一名防疫人员在对东辛店村村道进行消毒杀菌。东辛店村村道与公共场所每天会进行3遍无死角的消杀。


△ 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辛店村,疫情期间,一名建筑工将自己房子改造成便民菜点,为周围住户提供方便。


为应对流动人口的返京高峰,村委会从大年三十就开始忙活了。除了在村子里张贴告示,负责人还重点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发布防疫信息,让房东通过线上联系各自租户,预先收集好外来人员资料,为疫情防控搭建“数据网”。


△ 2月25日,东辛店村村道旁悬挂的防疫宣传横幅。


△ 2月25日,抵京居民在村口排队登记并办理临时出入证。


△ 2月25日,一名包裹严实的返京人员给鞋子套上了塑料袋。


疫情期间,村子仅留的出入口旁安上了防疫“黑科技”——双光温测智能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以在1秒测温的同时进行人脸识别,实现了测温无接触、人群不驻足,既避免交叉感染,又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解决了东辛店村人员进出频繁的难题,提高了检测效率。


△ 2月25日,村里原先的三个出入口暂时被封闭了两个,居民在由防疫人员24小时值守的唯一出入口排队进村。


△ 2月25日,工作人员为进村车辆车主检测体温。


△ 2月25日,村口的“双光温测智能人脸识别系统”,这台机器同时录入了居民戴口罩与没戴口罩的两种状态,居民不摘口罩也能被精准识别。

 

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为防疫工作而被忽视:为避免室内人群聚集,村委会关闭了原先的室内菜市场,转而开辟了一片露天空地安置商贩,方便居民买菜;村里的药店、日用品店、超市正常营业,店家们均在门口设置了体温检测仪与登记表,对进店顾客进行测温与信息登记;快递点统一设置在村出入口一侧,供居民收取快递……


△ 2月25日,居民进超市前进行信息登记与体温检测。


△ 2月25日,居民在药店门外买药。


△ 2月25日,水果店商户在门店前贴上购物“一米线”。


△ 2月25日,日用品店商户为自家门店消毒。


△ 2月25日,在露天空地摆摊的商贩。


△ 2月25日,一名跟着母亲在露天空地卖菜的女孩。


△ 2月25日,村口的临时快递收发点。


△ 2月25日,戴头套出门购物的居民。


△ 2月25日,戴口罩出门活动的居民。


△ 2月25日,跟着母亲蹦蹦跳跳出门的小朋友。


△ 2月25日,原先一位难求的东辛店村停车场如今空空荡荡,一名准备出车的出租车司机正在擦洗爱车。


△ 2月25日,疫情期间,村里一家饭店暂停营业,店主将活鱼存货做成鱼干悬挂在阳台。


△ 2月25日,一家原本写着“大年初八营业”的服装店还未开门营业。


△ 2月25日,傍晚,一家洗衣店早早关门。


△ 2月25日,下班时间,居民们戴着口罩快步走回家。


△ 2月25日,居民戴着口罩在屋外透气。


△ 2月25日晚,村里的一条主干道上,只有药店亮着灯。


一河北籍租户因为自家房东年事已高,不知道如何操作外来人员信息录入,主动自荐,帮他细致填写了所有房客的信息,为村委会的人员摸排提供了很大帮助。


她说:“东辛店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也希望为疫情防控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摄影、文字 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编辑 陈婉婷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