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治104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61人。3月8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厦门医疗队二队交出的成绩单,让武汉同济医院的陈孝平院士连连点赞。

 

厦门医疗二队,由11个医疗单位组成,包括三家民营医院、两家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共计138名。自2月10日到达武汉,厦门医疗二队便投入到收治病人的工作中。

 

出入院人数双第一、疑难病例讨论数量第一、第一个开展心理干预治疗的病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厦门医疗二队打造了光谷院区的救治样板病区。


3月7日,厦门医疗队二队在仓库开会。受访者供图

 

“培训一批上一批”

 

“我老家是武汉的,带队回来支援,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厦门医疗队二队领队、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尹震宇说。

 

2月10日,厦门医疗队二队138名医护人员到达武汉,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E3区9区的50张病床。等待他们的,是44名重症患者,3个病危患者,其中还有90岁的高龄病人及瘫痪在床的病患。

 

这支队伍由厦门11个医疗单位,其中包括三家民营医院、两家专科医院。医疗队组成人员复杂,很多人没有接触过传染病方面的治疗。

 

到达武汉后,尹震宇和病区主任陈兰立即拉群策划,组织各医疗单位的小队长排班培训,“就拿护士来说,我们采取熟悉的带生疏的,年长的带年轻的,老少结合。”尹震宇说,“排好班后,2月10日上午就开始培训,培训一批上一批。”

 

尹震宇介绍,除了理论培训,最重要的是穿、脱防护服的培训。这次来支援的队员中,90%以上没有穿防护服治疗病人的经验。培训要求他们在几个小时内反复穿、脱防护服,以达到熟练程度。

 

从口罩到面罩,穿戴防护用品,一共有十几道程序。穿很简单,最重要的是脱,每脱一层就要进行一次手消。“步骤很重要,乱了很可能给自己带来感染风险,同时还要尽可能慢,就像你身上沾了很多面粉,脱的时候尽量不让面粉扩散到空气中,以免污染空气。”尹震宇说。

 

疫情紧急,2月10日当晚,医护人员就进入病区,到目前为止没有休息一天。医护们的工作条件很艰难。防护服一穿就是6个小时,包裹几层不透气,一次值班下来,穿在最里面的薄薄的手术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第一个星期是最煎熬的,很多队员面对病人心理冲击很大,经常睡不着觉。不过都慢慢克服了。”尹震宇说。


医护人员的推车上,绑有“安心卡”,上面写着“病毒由我们负责打败,您负责吃好睡好”。受访者供图

 

每天复盘治疗得失

 

“开会时大家都坐得很远,但心都靠得很近。”3月7日,尹震宇在朋友圈发了一张他们在医院仓库开会的照片。十多名医务人员戴着口罩分散坐在仓库里,没有桌子,有些人坐在纸箱上。这样的会议每晚8点都会准时召开,会议内容是复盘当天治疗工作的得失,医疗救治、重症讨论、安全防护、物资保障、队员健康、内外联络、流程优化等情况,都在一天内提出来解决,问题不过夜。

 

特别在救治方面,每个病人的病情处于什么阶段,救治效果如何,治疗方案是否合理,都要拿出来“过一次堂”。过程中,队员们会把治疗中的经验推广。

 

这样的讨论在具体救治中取得了效果。一位85岁的老人,刚入院的时候就已是白肺,严重气喘,几乎不能动,上卫生间都需要护士搀扶。医生给他进行药物治疗,并使用了无创呼吸机,护士在一旁也精心护理,喂老人吃饭。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老人病情得到好转,如今,一餐能吃好几个包子,有望近期出院。

 

还有一位36岁的男士,感染新冠肺炎的同时,自身还有心梗,医生为其安装了临时起搏器。“这种病,平时就(导致患者)心率不好,加上新冠肺炎,(患者)整个身体可以说是恶性循环,随时可能死亡。”经过给氧、激素以及抗病毒药物治疗,这位患者的病情也渐渐好转。

 

厦门医疗队二队全体医护除了队内讨论外,还积极参加同济光谷院区17个国家级团队共同参与的每日疑难病例讨论会,努力提高全队医护诊治和护理水平。目前,已提交疑难病例讨论共9场次,成为全院区讨论场次最多的医疗队。3月7日晚,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汪辉副院长来到医疗队驻地,对二队取得成绩表示肯定,感谢他们的付出。

 

“这次驰援武汉,大家收获很多,新冠肺炎对所有医院都是一个新的东西,大家对它的了解、认识、治疗一直都在不断摸索,虽然国家出了7版治疗标准,但是,具体施治时,不同队伍有不同的经验,讨论病例时,相互之间就能取长补短。”尹震宇说。

 

心理医生助阵

 

“有些病人心理上极度恐慌,情绪崩溃。”2月20日,厦门医疗队二队请来了厦门市仙岳医院的心理专家——丁丽君副院长,这是同济医院最早开展心理干预治疗的病区。

 

丁丽君介绍,病区有位患者,每到饭点,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抢盒饭,她在病房里的私有物品不允许护士们挪动。她潜意识里认为,其他人身上都是带病毒的。

 

针对这种情况,丁丽君设计了一款“安心卡”,上面备注:“请您放心,我们在对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前,均已做好消毒处理。在进入您房间前,再次消毒了。”此外,护士在进入该患者病房的时候,也尽量不碰她的东西,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还有一名患者有精神病史,面对病情非常恐慌焦虑,没有安全感。有一天晚上。这名患者每隔15分钟喊一下护士。丁丽君了解到他非常信任共产党员,就安排党员护士找他谈心,安慰他。

 

采取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丁丽君通过视频、电话,对病房很多焦虑、茫然、恐慌的病人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放松心情,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在恐慌中降低自己的免疫力。

 

医护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丁丽君每天晚上会在微信群里与医护人员沟通。“有的队员告诉我,她的泪点特别低,在隔离病房看到患者无助落泪时,她的眼泪便模糊了护目镜;有的队员最担心的是独自在厦门的父母……”面对医护人员的顾虑,丁丽君采取具体措施,解决队员的实际问题,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一位医生看到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死亡后,难以接受,她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经常失眠。经过数次向丁丽君咨询,她掌握了一些疏导情绪的方法。她在防护衣外面写上老家漳州的小吃四果汤。不断有病人询问她,什么是“四果汤”,她一一解释,并描绘“四果汤”的味道,在交流当中缓解伤痛。

 

“我们每天都会让医护说说心路历程,昨天我们的小组会上都开始分享厦门的美食了,大家状态越来越好。”丁丽君说,“刚来时,有队员说晚上梦到一群病人没戴口罩围在自己身边,很焦虑,用了我给的助眠药,睡眠好转,数日无梦,昨晚梦到自己在激烈的战场上,成了杀敌最多的英雄。”

 

新京报记者 赵朋乐

编辑 赵凯迪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