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王春蕊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截至3月17日24时,武汉新增确诊人数连续7天保持个位数。3月17日,41支国家医疗队3675人陆续分批从武汉撤离。


虽然疫情逐渐稳定、得到较好控制,这让人稍微感到安心,但却又不禁让人思索武汉的经济生产,能否在疫情之后迅速恢复?

 

武汉处于中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全国交通的枢纽,自古以来就有“九省通衢”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疫情发生的特殊时间点以及持续时间之长,将给武汉经济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黑天鹅”影响武汉第二、三产业

 

这次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很大程度上也就限制住了很多日常消费。餐饮、交通、住宿、旅游、娱乐等行业首当其冲。参考2003年SARS疫情,当时第三产业增速仅为0.8%。其中零售行业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

 

那么这些行业对武汉经济有多重要呢?根据武汉2019年前三季度产业构成来看,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54.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4.14%。

 

根据2018年武汉居民消费构成来看,武汉居民主要消费在居住、饮食、交通和娱乐这几大块。这些行业恰恰也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

 

所以,此次新冠肺炎必然深刻地影响了武汉居民消费和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同时也限制了武汉经济核心发动机的运作,极有可能将直接导致武汉第一季度GDP出现明显下滑。


▲2018年武汉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数据来源: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短期看,第三产业受限是疫情影响最明显、最直接的表现,从长期看,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也将受到牵连。

 

武汉在电子、汽车、医药等领域拥有成规模的产业集群,而且还是中国制造业关键的一环。倘若企业长时间未复工,不仅影响生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有可能面临断供停产和滞销问题。

 

比如在汽车行业,武汉是中国六大车都之一,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布局,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和东风雷诺100%的产能在武汉,神龙汽车76%和上汽通用23%的产能在武汉。目前,武汉的停工已经导致220万辆产能停摆,1300家零部件企业受到严重影响。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武汉不仅有东风汽车这样的大型企业,还有为武汉经济贡献了42.7% GDP的民营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

 

他们是武汉经济的活力源泉,但同时,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到疫情冲击和影响的企业。如果他们经历持续的停产停工,将有可能面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破产的可能。

 

如此一来,这不仅会给武汉经济带来重创,还会进一步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引发一系列就业和民生问题。

 

除此之外,近几年武汉口岸经济日益增强。2018年出口额达到1275亿元,约占GDP 10%左右。日内瓦当地时间3月11日,WHO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疾病。由此,武汉在出口商品时也可能将受到更加严格的检查。这极大可能会影响到武汉的对外贸易。

 

消费减少、经济停摆、贸易受限、失业率提高,经济增长减速,将是这次疫情极有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终此次疫情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既取决于疫情多久才能结束,也取决于武汉本身如何能够快速恢复经济活力,刺激经济增长与释放消费。

 

非常时期,武汉可开辟经济发展新路径

 

今天与SARS时期的不同之处,就是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老百姓越来越习惯于线上消费。疫情使得当前线下、线上消费受到抑制,但当疫情得到控制、物流恢复以后,大部分的线上消费将得到释放。

 

作为“华中首座新零售之城”的武汉在这个非常时期,可以将更多扶持政策倾斜于网络消费、线上娱乐、移动办公、智慧出行、数字生活等新经济,为其提供防护、消毒器材,甚至经济补贴。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一方面通过促进网络消费来抵消社消零售减少,另一方面武汉借助这个时间窗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完善数字政务、数字生活,推广远程移动办公,通过提高数字经济效益来缓冲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

 

当然,最有效且最快刺激经济回暖的,还应属扩大财政支出为企业提供宽松的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财务压力。

 

目前,武汉已经出台了减免税费、缓缴社保等21条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了更有效保障民企生存与恢复生产,财政部门也可以进一步考虑为困难企业的贷款提供临时性贴息等扶持政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这一系列举措可以帮助武汉慢慢疗伤,而通过这次疫情,也从侧面暴露出武汉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不足,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的功能建设。

 

建设“智慧武汉”迫在眉睫

 

在武汉匆忙“封城”后,城市运行管理出现了混乱,暴露出很多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比如,在武汉刚刚被封城后,武汉居民恐慌情绪被人为拉高,发热门诊、急诊室人满为患,病人床位紧张。

 

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应急物品、食品、住宿、交通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各个具体层面的对接,基本上处于群龙无首状态,陷入混乱之中。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随后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加速建设,缓解医疗资源紧缺局面。同时,还有一批“科技铁军”被派上前线,医疗机器人进行导诊、问诊,AI技术辅助医生快速诊断,他们成为医生的好帮手。

 

因此,武汉仍需大力投入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分级诊疗、远程诊疗、智能医疗看护等智慧医疗手段,来有效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

 

同时,借助大数据等科技力量,建立智能化应急防控和预测设施,实时追踪和反馈人员流向和民众意愿,共享城市数据资源,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这些领域的建设,需要摆脱过去纯粹以技术为导向的建设方式,转向以应用场景为切入点、以解决具体城市问题为目标的建设方式。

 

这些不仅是武汉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武汉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同时更有可能为武汉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能应急等新兴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广阔的市场机会,成为武汉新经济增长的爆发点。


□王春蕊(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李碧莹   校对:危卓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