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记者今天(4月21日)从密云区冯家峪镇获悉,镇里闷虎峪将打造成悬蜂谷沟域景区,计划于今年十一开放。届时,游客来此可以观看悬崖上的蜂场,了解中蜂饲养方式、游览峡谷、体验手工制作蜂蜡唇膏。


悬崖上的蜂场。通讯员 钱蕾

 

悬蜂谷景区预计于今年十一开放

 

在冯家峪镇西口外村百余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挂放着600个小木箱,这里是华北最大的崖壁式景观蜂场,木箱中“居住着”濒危中华蜂。

 

蜂箱为何挂在高高的悬崖上?北京保峪岭养蜂合作社理事长郭小力道出缘由:这样悬挂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也避免了蛇、鼠对蜜蜂的侵扰,还原了野蜂传统生活的环境,可以保护中蜂品种的繁育。

 

“中华蜂产量小,但品质高”。郭小力说,中华蜂抗敌害能力强,不爱生病,产出的蜂蜜基本没有农药残留。蜂蜜每年只取一次,不经过加工,过滤杂质后直接灌装,“因此口感好,带着花香味儿。”

 

冯家峪镇上千种的蜜源植物,为中华蜜蜂饲养提供了充足的蜜源资源。据冯家峪镇镇长林桂彬介绍,今年,冯家峪镇将把蜂产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将闷虎峪将打造成悬蜂谷沟域景区,计划于今年十一开放。中华蜂规模将由现在的1.12万群发展到1.5万群。

 

届时,游客来此可以观看悬崖蜂场,了解中蜂饲养方式、游览峡谷、体验手工制作蜂蜡唇膏。镇里还计划打造60个精品民宿,满足游客住宿需求。


2019年10月16日,密云区冯家峪镇,“蜘蛛人”正利用一根绳索攀爬前往蜂箱取蜜。 摄 新京报记者 王飞

 

小蜜蜂带动82户低收入户脱低 计划今年户均增收2万元

 

冯家峪的“甜蜜事业”让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尽管镇里一年中华蜂蜜产量仅为10万-20万斤,但这些品质优良、少且珍贵的蜂蜜直接推向高端市场,价格最高的巢蜜价格达到1600元一斤。小蜜蜂带动了养蜂户增收。

 

林桂彬介绍,全镇82个低收入户与合作社签订低收入户养蜂脱贫协议书。合作社无偿配发中蜂蜂群4150群,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所产中蜂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低收入户实现自力更生脱低致富。

 

“我家有4口人、5亩地,以往种植杂粮和果树,每年土地收入只有1万多元。”村民彭明军说,他从2017年开始养殖中华蜂,从最初的50群发展到现在的80群,越养经验越足。“养蜂这活儿懒汉干不了,养蜂人得像蜜蜂一样勤快”。他说,每年4月底到6月,中华蜂爱“逃跑”,养蜂人需要守在蜂场,及时将落在树杈四处的蜜蜂收回来,以便蜜蜂自然繁殖。“去年我养的20箱蜜蜂繁殖到了60箱,我多挣了两万多元钱,年收入达到4万元。”

 

今年,冯家峪镇计划在全镇15个村发展中蜂养殖户300户,中华蜜蜂存栏1.5万群,户均增收2万元,把冯家峪镇打造成国家级中华蜜蜂自然保护区。

 

蜜蜂授粉促进植被更新

 

冯家峪镇是密云区蜂产业的缩影。密云区现有蜂农2072户,蜂群11.5万群,占全市蜂群总量的44%,是“北京市养蜂第一大区”。蜜蜂大世界、蜂产品追溯平台、高岭蜜蜂主题公园……今年,散落在密云境内的各类蜂产业、蜂产品,都将围绕“蜂盛蜜匀”打造出品质高、叫得响的品牌。

 

蜂产业不仅带动了低收入户脱低和旅游业发展,也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蜜蜂授粉直接推动了全区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植被恢复,丰富了物种组成。”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局长田立文给出了如下数据:蜜蜂授粉有效促进了密云148.19万亩阔叶灌丛生态系统和15.3万亩草丛生态系统的植被更新,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丰富了密云水库79条小流域的动、植物物种。

 

据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兰天介绍,密云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优良的生存环境。郭小力表示,20年前中华蜂曾濒临灭绝,目前在密云已经恢复到1.5万群。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协作记者 王飞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