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雅典,男性裸露的身体,是被凝视的对象。对于古希腊人而言,“肥胖”是政治不正确的;年轻人身体不健康,就是缺乏公共精神。


而在基督教里,“瞧这个人”指向的是一具受难的身体。人们看到忧患之子,才是世人的拯救者。

中世纪的女性在挂毯上举止神秘,她们到底是享乐主义者还是新柏拉图主义者?

文艺复兴的人,乐于在肉身和信仰之间采用“贞洁纱”作为解决之道。


……

 

“性别流动”

完全不是一个后现代的现象和观念

只要去过卢浮宫

你就应该知道这点


4月19日,新京报·文化云客厅系列直播第六期,我们邀请艺术史研究者和写作者张宇凌与新京报记者董牧孜直播对谈。一起穿越时空,从西方古代的视觉历史联系到今天的生活。


张宇凌发来预告视频



主讲嘉宾


张宇凌,艺术史研究者和写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巴黎一大,艺术史暨考古学系博士。


长期为《三联生活周刊》《新知》《单读》等杂志撰写艺术史专栏,曾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现为北京金杜艺术中心总监,“艺食团”金杜艺术俱乐部创始人。


著有《唯美主义》《竹不如肉》,译有《中世纪社会》《微精神分析》《是从中国我给你写信》《康德与伯格森解读》等。


你将听到

 

*古希腊要求男性身体健美,为什么这既是一个审美议题,也是一个政治议题?


*耶稣基督的身体为什么如此重要?


*阿玛纳时期的法老阿肯那顿与王后纳芙蒂蒂,在视觉造型上交换了性别特征,为什么他们如此迷人?


*赫马弗洛狄特,中国文化中的观音菩萨,一具肉身拥有两种性别。雌雄同体的艺术品,有什么魅力?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雌雄同体?


*“男性创作者与女性缪斯”的固定模式,是否能被反转?


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进入新京报书评周刊快手直播间。本周日下午14:00,直播正式开始。

| 活动主办 | 新京报书评周刊

| 特别支持 | 书萌 

| 书店联盟 | 陆上书店 北京社科书店 刀锋书酒馆 在溪书屋

| 运营团队 | 文案:董牧孜;海报:魏斯瑞;视频:刘诗霞;编辑:吕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