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为推进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实,今天上午,北京组织专项突击检查,市城管委、市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分别前往西城、石景山、昌平等区的居民小区、密闭式清洁站、垃圾转运站,采取随机选点、不打招呼的方式,检查垃圾分类工作情况。 

 

据悉,5月起,北京每天安排不少于5组人员对全市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主要采取背对背“暗查”方式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将进行通报,并督促各区进行整改。

 

现场:

副市长带队检查 现场“出考题”

 

今天上午,分管城市管理的副市长张家明带队来到昌平区龙锦苑一区、二区进行检查。测量体温进入小区后,检查组直奔垃圾投放点。张家明一一打开垃圾桶盖,检查分类是否正确。

 

“社区人员给居民做宣传了吗?大家现在的分类意识怎么样?”见到社区工作人员,张家明提出一连串问题。他说,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很辛苦,也很成功,希望大家加把劲儿、下决心,继续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使“回天”地区小区垃圾分类走在前头。“社区要发动楼门长等力量,入户做好宣传,对于参与垃圾分类的志愿者适当予以奖励。”

 

“你知道在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中,物业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吗?”对于物业工作人员,张家明现场出起了考题。他说,新修订的《条例》明确,北京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在小区,物业单位就是“责任人”。“物业以往只管清扫垃圾,现在也要把分类工作做好。”

 

问题1:部分垃圾桶无盖破损  

物业:将及时更换

 

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发现,小区部分垃圾桶无盖、破损,垃圾裸露在外,一些垃圾桶外观有污渍。个别垃圾桶存在混装现象,一些居民将厨余垃圾扔在了其他垃圾桶中。个别生活垃圾投放点垃圾分类logo和公示牌不清楚。

 

物业工作人员周媛媛说,接下来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桶盖大多是在垃圾清运过程中摔碎的,下一步我们将挑选质量好的垃圾桶,并及时更换补充破损的盖子。”


检查发现,部分垃圾桶无盖。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龙锦苑二区书记谢丽梅说,小区有一批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天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但由于没法做到24小时监管,还是会有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看管不过来,希望厨余垃圾可以定时定点投放。”她说,志愿者通常会随身带着镊子,将厨余垃圾中的塑料袋夹出来。

 

张家明称,目前北京正在和高校共同研究可降解垃圾袋,实现厨余垃圾不破袋直接投放。市城管委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对小区绿色厨余垃圾桶进行优化设置,保证绿桶有人值守,帮助居民养成分类习惯。

 

问题2:大件垃圾堆放在小区 

社区:将开辟专门场地存放

 

在龙锦苑二区,儿童自行车、泡沫、手拉车等大件垃圾“藏”在小区宣传板后侧,引起了检查组的注意。不远处,一个旧衣物回收箱装得满满当当,不少旧鞋被居民直接放在箱外,影响了小区的“颜值”。


儿童自行车、泡沫、手拉车等大件垃圾“藏”在小区宣传板后侧。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张家明称,物业要引入再生资料回收利用企业。居民可以将纸箱、旧衣物、大件垃圾直接卖给他们,而不是投入垃圾桶。一方面提高居民分类积极性,也能从源头减少垃圾分类。“要让回收企业进得来、收得了、运得走。”他说,社区和物业也可以在不影响出行的情况下,为回收企业开辟小场所暂存部分大件物品。

 

“我们正在筹划呢,位置已经选好了,马上要进行公示。”一区社区副书记杨艳霞带检查组来到4号楼旁边一块空地上,未来这里将用于存放大件垃圾。

 

昌平区城管委主任黄建军说,目前昌平区正在和企业合作,计划利用废弃牛棚建大型垃圾分拣中心。同时和商务部门合作,使居民可以利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提高大家分类热情。

 

常态:

5月起每天安排专人检查垃圾分类

 

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谢广庆介绍,按照北京市垃圾分类推进指挥部要求,5月起,北京每天安排不少于5组人员对全市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主要采取背对背“暗查”方式进行。检查内容包括垃圾桶站设置是否规范、桶站是否有人值守并分类指导、桶站周边是否卫生整洁、小区中是否有垃圾分类宣传。

 

他说,从目前检查情况来看,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居民小区桶站设置比较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小区桶站值守力量不足。“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我们将进行通报,并督促各区进行整改”。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丁天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