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回应“大头娃娃”事件:对涉事母婴店全面调查。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郴州永兴“大头娃娃”一事持续引发关注。据新京报报道,郴州市永兴县爱婴坊母婴店将蛋白固体饮料“倍氨敏”冒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给牛奶过敏儿童,虚假宣传特殊功能,涉嫌消费欺诈。目前湖南省政府已经责成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郴州市等组成调查组对涉事商家彻查。


而就在今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也特别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不能自行决定购买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一定要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将时间线推回到17年的轮回:2003年,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就是因假奶粉诱发——充斥在阜阳农村市场的劣质奶粉,脂肪、蛋白质等基本营养物质不及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被称之为“空壳奶粉”。由于这种奶粉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根本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导致婴儿四肢短小、身体瘦弱、脑袋偏大,被称为“大头娃娃”。


如今17年过去了,同样的问题重新来过。可这一次,不幸中招的孩子们喝的所谓“奶粉”连空壳奶粉都称不上,只是一种“固体饮料”而已。


其实类似的问题不是突然闪回的,就在去年五六月间,在北方某城市就曾发生过奶粉作假的问题,涉事商家把固体饮料混淆为特医奶粉,放到医院的商店推销,以谎称可以预防婴幼儿食物过敏为噱头,坑害无辜的孩童。


媒体还揭露了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岛金大洋乳液有限公司,在未取得特医食品注册资质下,生产“固体饮料”,并包装为特殊配方奶粉进行销售以牟取暴利。


一个需要吃奶的孩子,那一定是一个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孩子。因为蛋白是孩子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这个时候的孩子,对蛋白的需求远远高于成年人。一个1岁以内的孩子,每天每公斤体重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就达到2g;3岁以后,每天蛋白质的需求量大概为35—40g。对于总体饮食量远远低于成人的婴幼儿来说,如果用大量假奶粉来当做食物饮用,最直接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孩子体内缺乏蛋白质。


成年人缺了蛋白质会得浮肿病,会得恶液质。小孩子缺乏蛋白质,问题更加严重,发育不良、四肢细短、脑袋偏大、智力低下,很可能是陪伴他们终身的记号,严重的会直接危及生命。


国内的奶粉遭遇过信任危机,国人曾很长一段时间无奈“海外背奶”。如今,国内奶粉市场正在重建信任,而一些不良商家则瞄准了更细化的市场——“特医奶粉”。原本过敏体质的幼儿在饮食上就有诸多限制,再配合没什么营养的“假奶粉”,营养不良几乎是一定的。


不客气地说,给孩子服用劣质奶无异于谋财害命。这其中的责任,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故意偷换概念之外,也暴露出了某些地方监管层面的不足。


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管理,我国的制度不可谓不严。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均实行注册管理,这意味着我国对婴幼儿奶粉的配方管理上升到药品监管的级别。


但管住了配方奶粉本身,还要管住类似食品、饮料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当成奶粉卖。对于什么是固体饮料,什么是特医奶粉,很多家长不大容易搞得很明白,但已经在奶粉问题上栽了不止一次跟头的背景下,监管层面或许需要更加细化的制度来厘清二者的关系。


一方面对特医奶粉和固体饮料做出特殊的标识,外包装也不宜太过相似,还可以在固体饮料上明示,“本饮料不能替代奶粉或特医奶粉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待这种故意涉嫌欺诈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罚到肉疼。对类似固体饮料冒充奶粉的案件,以往多被定性为“虚假宣传”,“舒儿呔”事件暂定退一赔三;去年的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被罚款20万元。这种“罚酒三杯”式的处罚,显然与其造成的损害不相匹配。


作为医生,我深知婴幼儿“口粮”的重要价值。把饮料当成奶粉卖,是在戕害毫无还手之力的“后浪”。可悲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之处。食品无小事,孩子的食品更是不容大意,希望“大头娃娃”能够得到妥善的治疗,也希望世间再无“大头娃娃”——这显然是管理部门须肩负起的重任。


□郑山海(医生)


编辑  孟然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