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一生的科幻之路,与他的影响和扶持有关。期待老师走好。”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发朋友圈,悼念去世的作家叶永烈。吴岩说,叶永烈对青年科幻爱好者非常好,在科幻圈,提携后辈是一种传承。


1983年,吴岩和叶永烈合影。受访者供图

 

从1991年起,吴岩在国内首创科幻文学课程,这位教科幻文学的老师本身也有一位“启蒙老师”,正是叶永烈。吴岩追忆说,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中学生的他对叶永烈的《燃烧以后》等作品非常着迷,甚至全文抄写过。他写信给科普作家高士其,希望“高爷爷”能表扬一下自己喜欢的作家叶永烈。

 

高士其不但回了信,还把叶永烈的地址告诉了吴岩。兴奋的吴岩马上给叶永烈写了一封信,并收到了一封鼓励他的回信。“叶老师对读者有信必回,哪怕是孩子。”收到回信不久后,吴岩写了一篇关于叶永烈作品的读后感,发表在了《光明日报》上,这也是他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叶永烈和吴岩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合影。受访者供图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东单的一家招待所,他来北京工作,父亲带我拜访他。”吴岩说,当时叶永烈刚洗完衣服从水房出来,那是他崇敬的作家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在那次交谈中,他鼓励我好好学习,以后可以尝试科幻创作。”

 

1979年,吴岩在《少年科学》上发表了两篇科学小品,一篇科幻小说。“这些作品都是叶老师帮忙推荐的。科幻界,提携后辈是一种传承。高士其提携叶永烈,叶永烈又提携了我们,他对青年科幻作家、科幻爱好者非常好。”

 

吴岩说,早期自己曾将作品拿给叶永烈,请他指点。“我小时候看科普文章,前面经常写着‘少年朋友们’,我们也学着这么写。叶老师说,以后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写,真正的亲切感并不一定通过称呼表达。无论是科学性还是行文,他都会给我提一些建议。”

 

吴岩回忆说,自己成了“小作家”后就不再专心学习,结果高考落榜了。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叶永烈后,叶永烈的回复让他记忆深刻。“他说,我要是写作,特别是写科普、科幻,就必须要读大学。我听了之后努力学习,第二年考上大学”。吴岩说,当时叶永烈还建议他,写科普要找一个“中间”的专业,不要学纯理科,也不要纯文科。

 

“未来,我们也会帮助青年科幻作家,把叶老师对后辈的支持和爱护传承下去。”吴岩说。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