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许雯)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指出,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部分,今年的报告首先提到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措辞力度非常大,明确提出要“改革”。同时,报告还提到完善疫情直报系统,要及时公开疫情信息。

 

公共卫生机构人才流失严重

 

在王虎峰看来,当前公共卫生行业发展面临人、财、物的问题。

 

首先是人。王虎峰表示,公共卫生领域关键是要有合格的甚至高质量的人才。按照现行政策,吸引人才涉及编制、人事、薪酬。按过去的思路,公共卫生机构按照公益一类机构管理,实行固定工资。但现实是,这几年公共卫生机构在减少,公共卫生人员净流出,也就是说绝对数在减少,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要有合理的激励机制。

 

其次是投入。王虎峰指出,过去有人认为公共卫生投入多点少点没关系,要优先发展经济。但这次疫情让大家看到,公共卫生有了问题,经济就没办法发展了。现在需要重新认识这个问题,该保障的要保障,公共卫生的发展要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相匹配、相适应。

 

王虎峰强调说,人、财、物三者要有一个最佳的组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有基层认为,投入设施设备、盖房子就好了,自然就有人来了,但现实告诉大家不是这样的。基层培养人才不容易,要留住人才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也非常不容易,人才培养是普遍的短板,不能光投入硬件,不投入软件。

 

代表委员建言疾控体制改革

 

疾控体制改革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话题。

 

早在2018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医药卫生专门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教授吴明就提交了《加强我国疾控体系建设刻不容缓》的提案,呼吁各方重视疾控体系的建设。

 

今年“两会”,吴明依然高度关注这一话题。 吴明认为,公共卫生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疾控系统的人员管理方式也需要一次改革。她解释说,各级疾控中心是公立医疗卫生单位,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工资总额限制而且总额并不高,开始有“吃大锅饭”的趋势。这导致这一职业平台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疾控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

 

她建议,变革各级疾控中心人员管理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公共卫生队伍,“好的机制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一行业,疾控系统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李立军